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全面监督下,昌都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在防范化解风险、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保”保障、财税征管、财政改革等方面卯足干劲、下足功夫、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65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4.37%,同比增加7900万元,增长10.0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41982万元后增长48.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364万元,同比减少26197万元,下降50.8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41982万元后增长13.76%);非税收入完成61290万元,同比增加34097万元,增长125.3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1651万元,同比增加100941万元,增长9.89%。
市本级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65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9.43%,同比增加4178万元,增长11.09%(扣除留抵退税因素24699万元后增长47.7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197万元,同比减少14613万元,下降49.02%(扣除留抵退税因素24699万元后增长7.3%);非税收入完成26668万元,同比增加18791万元,增长238.56%。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6322万元,同比增加59849万元,增长23.3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740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4.5%,同比增加21300万元,增长348.9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72万元,同比增加4167万元,增长825%。
市本级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2027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01.37%,同比增加18101万元,增长83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42万元,同比增加1540万元,增长306.77%。
收入增长主要原因为:一是昌都新区2022年9宗土地出让金收入9066万元;二是市投资公司缴纳昌都市综合服务交易市场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出让金7977.9万元。支出增长主要原因为:市县两级财政按照收付实现制记账后,结转资金增加,从而导致预算安排支出增长。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尚未缴库,收入支出为零。主要原因为:全市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一般,利润收入按年计算,缴库时间基本在下半年。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上半年,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867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8.84%,同比增加47468万元,增长46.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1865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3.97%,同比增加9134万元,增长9.85%。截至6月底,当期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46810万元,期末滚存结余458634万元,滚存结余比上年同期增长40.27%。
社会保险基金变化幅度较大的原因:一是因增资后社保缴费基数提高,导致社保收入增加;二是批退人数减少而退休人员增资幅度较小,导致支出较去年同期变化不大。
(五)政府债券申报和债务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厅字〔2019〕33号)和《西藏自治区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及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我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合理确定新增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需求,重点支持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民生短板建设等重大项目。全市2022年共申报政府债券需求项目128个,申请债券资金1474482万元。其中:一般债券需求项目90个,资金924158万元;政府专项债券需求项目38个,资金550324万元。
自治区财政厅根据我市上报债券资金需求,下达我市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73500万元,主要用于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民生短板等建设。分配方案如下:1.洛隆县滨河路及沿线污水管网处置项目债券资金7200万元;2.江达县邓柯乡产城融合园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债券资金2000万元;3.江达县邓柯乡产城融合园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债券资金4000万元;4.江达县邓柯乡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债券资金29500万元;5.江达县邓柯乡乡村振兴示范点河道治理工程债券资金10000万元;6.察雅县岗子卡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债券资金300万元;7.察雅县吉塘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债券资金500万元;8.察雅县县城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工程债券资金600万元;9.察雅县王卡乡王吉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债券资金200万元;10.察雅县扩达乡孔曼多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债券资金100万元;11.察雅县市政综合设施提升项目债券资金300万元;12.察雅县滨河路二期项目债券资金4000万元;13.左贡县旺达镇乌鸦村玉曲河段水土流失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债券资金3800万元;14.左贡县玉曲河县城段防洪堤提升工程债券资金2000万元;15.边坝县金岭乡防洪堤项目债券资金2000万元;16.边坝县边坝镇夏林村农田保护项目债券资金2000万元;17.边坝县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债券资金5000万元。
截至6月底,自治区共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750325.87万元。一般债务限额698125.87万元(2022年上半年新增债务限额86000万元,已下达限额但债券资金未下达12500万元,其中:用于洛隆县俄西灌区8000万元;用于洛隆县孜托灌区续建配套工程2500万元;用于类乌齐县吉多乡荣日村昂曲河大桥工程2000万元),其中:市本级537125.87万元,县(区)合计1610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2200万元(2022年上半年新增11400万元,债券资金未下达,其中:用于芒康县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9500万元;用于边坝县室内立体停车场建设项目1100万元;用于洛隆县2021年棚户区改造项目800万元),其中:市本级28800万元,江达县2000万元,类乌齐县10000万元,芒康县9500万元,边坝县1100万元,洛隆县800万元。
截至6月底,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701425.87万元。一般债务余额为660625.87万元,其中:市本级512125.87万元,十一县(区)148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40800万元,其中:市本级28800万元,江达县2000万元,类乌齐县10000万元。
按照债券资金还本计划,我市2022年9月需偿还一般债券本金82500万元,该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市投资公司代建的昌都市城中村综合交易市场、野堆村棚户区改造二期、四川桥棚户区改造项目。目前,已获批从财政厅发行的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资金中解决本金80000万元,剩余资金由市本级列入预算解决。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夯实收支基础。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密切关注我市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态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加大税收监控和征收力度,堵漏增收,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截至6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7亿元,同比增长10.03%,高于全国增幅。二是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督促加快支出进度。截至6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17亿元,同比增长9.89%。三是兜牢“三保”底线。足额落实2022年地方标准“三保”预算141.91亿元,同比增长9.82%。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补齐民生重大基础建设及民生事业短板,全力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财政支出,2022年财政资金80%以上用于民生。五是保障重点支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4.97亿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共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17.53亿元,着力推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六是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加大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压减力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2022年,市本级年初共安排“三公”经费预算0.79亿元,同比下降10.9%。按照习近平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考虑驻寺干部出行安全,解决基层单位出行难的问题,经市委、市政府同意,预算执行中增加一次性购车因素,下达各县(区)及寺管会购置公务用车购置款0.6亿元。七是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中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资金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支持领域,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住经济大盘。一是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机制。通过优化退税工作流程、跟踪退税工作办理进度、建立退税工作应急保障措施,不断提高退税工作实施水平,确保退税优惠政策企业应享尽享。截至6月底,全市增值税留抵退税金额8.53亿元(含中央级)。二是积极申请政府债券。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合理确定新增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资金需求,重点支持乡村振兴、污染防治、民生短板建设等重大项目,着力稳增长、稳投资。2022年申报政府债券需求项目128个,申请债券资金147.45亿元。三是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好“三张清单”公示工作,推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组建成立昌都市康达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出台《昌都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实施细则》,签订昌都市创业担保基金支持创业就业合作协议和补充协议,设立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截至6月底,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奖补、贴息资金3.4万元,全额用于补贴个人和合作社和经办机构奖补。四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政府采购合同(剔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授予小微企业的金额为5.4亿元(昌都本地小微企业的采购金额为4.3亿元),占全市同口径金额69%,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开放的竞争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防控能力,积极化解重大风险。一是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完善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机制,按月做好监测分析,做到风险事件早发现、早处置。2021年末财政厅核定我市债务率为41%,风险等级为A,属绿色风险等级。二是妥善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排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和地方金融机构等风险隐患。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杜绝金融企业风险所衍生的投资者利益受损问题。
(四)压实监管责任,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绩效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加强部门预算监控管理,大力削减或取消无效、低效支出,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执行效益。2022年第一季度清理了12家单位低效、无效项目34个,调减项目资金0.54亿元。二是强化投资评审。严格落实财政性资金项目预(概)算和竣工决(结)算评价和审查的职能,有效保障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截至6月底,审核预算项目84个,审定金额12.29亿元,审减0.88亿元,审减率6.68%。三是严格政府采购。对采购过程进行全流程跟踪,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约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截至6月底政府采购备案项目75个,备案采购金额1.2亿元,实际完成采购金额0.64亿元。四是规范财经秩序。认真开展财经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及时成立昌都市财经秩序专项整治专班,通过自查自纠、专项整改和逐级复查等方式,严格财经监督检查,持续规范财政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更加注重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把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财政系统党的建设质量。
(二)全力服务保障重大战略任务。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方便企业办事,持续优化昌都税收营商环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昌都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税收增长点。更大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用力,集中财力保重点。围绕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做好下半年资金保障。
(三)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坚持统筹城乡、覆盖全市、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原则,持续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的保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继续落实特困人员、“三老”人员、孤儿、残疾人等群体的生活补助政策。
(四)坚决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一是大力盘活各级财政存量资金,充分利用以往年度财政结余资金和项目结转资金偿还一部分债务;二是根据中央税收返还资金使用要求,每年从税返资金中优先安排偿还政府债务;三是要求市投资公司及各级平台公司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和可出让资产,尽快回笼资金,化解存量债务。
(五)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继续深化“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综合管理改革,实现各项财政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立足昌都实际,完善财政各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让绩效问责真正成为加快预算执行、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
(六)坚定践行“六个表率”。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四查四问”,切实抓好“八个落实”,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把市委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具体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昌都社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