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2023年昌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昌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19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231226日在昌都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22445”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动“三区一高地”创建,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35亿元,增长10%(可比价);固定资产投资215亿元,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7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6亿元,增长12.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7518460,分别增长10%和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深化反分裂斗争,出台《昌都市驻寺警务工作管理办法》,推行70%机关警力下沉基层一线”工作法和基层公安干警上挂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缉枪治爆、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命案攻坚等专项行动,连续6年实现现行命案全破在全区率先开展民族团结故事采风创作活动芒康县建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19个国家级、105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和单位完成申报。“三个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寺庙财税监管实现全覆盖。强边固边兴边扎实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纵深开展,市县两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顺利完成。藏东综合应急救援中心落地建设,县乡村应急广播体系实现联播联控,1+25”应急预案体系顺利建成,“藏东使命·2023”地震灾害综合实战应急演练成果丰硕,森林消防卡若中队荣获全国消防救援机动队伍比武狭小空间救援、快反分队团体总分双第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启动,食品抽检合格率98.77%。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化解历时多年的成都“三江苑”、昌都印象小区产权办理等一批信访“骨头案”。

——基础设施实现新提升。深入开展“投资落实年”活动,全面加强重点项目前置工作、要素服务保障和质量进度管理。规划投资100亿元的G214线昌都(加卡至邦达机场段高等级公路纳入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川藏铁路(昌都段)进展顺利,市驾考中心落地建设,觉巴山隧道顺利贯通卡若区综合客运枢纽站如期完工,55个建制村通畅项目全面开工,25个市县两级筹资的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成投用,72道拐’等22处事故多发路段均已配备“弯道卫士”智能预警设备,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100%、82.7%。昌都水利建设质量荣获2022-2023年度全区质量督查唯一A级评价,弄利措水库实现导截流,62高海拔季节性通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巴塘-澜沧江、澜沧江-波密500千伏线路工程投运,主电网人口覆盖率97.46%。电信普遍服务、乡镇5G网络覆盖、察芒公路通信信号连续覆盖等项目落地实施,新开通4G基站195座、5G基站343座,乡(镇)、行政村通信信号实现全覆盖。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4.54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88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0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0549906人,改造农村户厕1.5万座,完成“人畜分离”18416户、超出自治区指标任务34.66%。落实援藏资金9.45亿元,实施项目218个,对口援昌持续深化。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3+4”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制定畜牧、粮油、葡萄、蔬菜、名特优新产品高质量发展五大方案,建设高标准农田16.4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1.05万吨青稞白酒项目落地实施,全区首个阿旺绵羊胚胎中心投入生产,芒康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榜2023年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牦牛、阿旺绵羊、藏猪存栏量分别达159万头、23.8万只、12万头。围绕藏东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健全协调机制,主动靠前服务,连结援藏省市,充分考虑11县(区)及群众利益,组建康援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开发建设,共享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红利。如美、昌波水电站和金上3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吉塘20万千瓦+16万千瓦时储能保供项目并网发电,康援金上70万千瓦光伏项目八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完成竞争性配置,中国中车集团入驻昌都大唐清洁能源基地产业园,建成清洁能源装机207.8万千瓦,在建清洁能源装机1283.1万千瓦。玉龙三期启动建设,高争二线点火试运行,玉龙铜业、光宇利民藏药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雪花啤酒新厂区落户昌都新区,工业售电量14.8亿千瓦时、增长33.58%,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启动实施,第九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俞敏洪新东方文旅团队赴昌直播推介、超1亿人“云游”点赞,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均增长59%。卡若区农畜中转总站二期建成投运,缘来夜市人气火爆,大润发超市落户昌都,幸福昌都·悦享消费专项行动投入补贴3048万元、带动消费1.94亿元。全面落实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央企成品油价格调整关怀政策昌都与拉萨成品油价差从400/吨下调至250/吨全市藏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藏药产量70.5吨、增长32.1%。高新技术、商贸物流等产业质效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国企改革持续深入,19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投资、能源、矿业、农发、文旅大集团。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制定出台《昌都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昌都市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企业登记开办时限平均压缩至0.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同比分别增长13%、12%。“格桑花行动”深入推进,恩威医药公司成功上市,中健康桥医药集团挂牌新三板,藏康宏运物流、藏家牦牛和民安医院有限公司纳入西藏自治区级上市后备企业重点资源库。大力实施“鸿雁归巢”“借鸡生蛋”“筑巢引凤”行动,到位招商引资资金79.4亿元超出年度目标18.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比连续48个月保持倒挂,昌都成为全区唯一2023年中央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市。

——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全力抓好“十增收措施”,各类项目吸纳农牧民务工11.94万人次、带动增收6.79亿元,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5万人、劳务收入17亿元,77851名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全部清零。严格落实“七个责任清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增加至65%,区外就业率突破13%。谋划实施教育“三保”工程,11县(区)全面取消虫草假,303所高海拔学校实现供暖通电,援昌省市昌都代培班录取人数由157人增至360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51%,高考总上线率83.75%。全民健身深入开展,昌都代表队出征果洛州、甘孜州足球比赛荣获双亚军。常态化开展文艺采风活动,邦达仓维修保护及展示利用工程基本完工,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免费开放,10项非遗项目、9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国家级非遗评估。医疗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市藏医院治未病中心挂牌成立,132个乡(镇)设立藏医馆,卡若区、经开区2家藏医药康复诊疗医院顺利投运,市县乡村妇幼保健网络全面建成,大骨节病、包虫病、先心病实现自愿手术救治全覆盖,芒康丁青5个血库建成投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37%,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5/10万、7‰以下。特困对象有意愿集中供养率达100%130个乡(镇)卫生院实现医保直接结算,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率达99.44%,低保、特困、重度残疾等特殊人群参保缴费率达100%。洛隆“3·17”地震176户受灾群众入住安置房。自治区21项民生实事全部承接落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生态建设展现新气象。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分别为148.86万亩、98.05万亩、4788.32万亩、8.19万亩,占全区的23.55%、20.12%、5.25%、8.86%。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置设施建设,11县(区)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两高”企业和项目保持零审批、零引进,全市垃圾处理率达到99.5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100%,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优于Ш类标准。2022年国家森林督查反馈的25项违法违规使用林地问题和自治区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9批次88个转办案件全部办结。科学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40.71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7万亩。澜沧江流域(西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积极推进。昌都市林长制工作荣获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丁青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贡觉县拉妥湿地被确定为国家重要湿地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上率下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共组织专题党课223次,开展课题调研115个,检视整改问题271项,为民办实事8053件次,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2同时,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化12345“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建立“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考核-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受到自治区政府通报表扬。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市政府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24一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川藏铁路经济带、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等规划,有效提升了政府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保障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党委巡视监督、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委监委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区党委巡视整改、审计厅审计整改涉及政府部分整改完成率分别达到100%、87.27%;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0件,办理代表建议122件、委员提案111件,办复率100%。一年来,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市政府及办公室发文数量压减6.58%、全市性会议数量减少30%,市政府党组班子成员下乡106273天,市本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压减5%以上。

同时,我们全面加强广电、档案、消防、地震、气象、邮政安全生产、藏语言文字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工作,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民族团结更加紧密,高质量发展更加强劲,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更加有效,固边兴边富民更加扎实,凝聚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昌都建设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一年来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是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对口援昌省市企业无私援助,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向驻昌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干警,向对口援昌省市企业,向关心支持昌都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较为困难,产业培育尚需精准发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个别政府部门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意识仍有欠缺、执行能力有待加强,个别干部缺乏担当精神和实干作风,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落实王君正书记关于昌都工作“五个坚持不懈”“五个坚定不移”“五个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指示精神和把昌都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塑造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藏东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打造成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重要开放枢纽’的发展定位,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围绕市委22445”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昌都新篇章。

2024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安定团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全面落实“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高位谋划中华文化主题公园和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建设,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事例。持续开展“三个意识”宣传教育,依法加强重点寺庙管理,建立健全民俗宗教人员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积极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军人子女上学、军属就业等“三后”问题。扎实推进左贡县114601名群众边境搬迁。

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五治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平安昌都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严治电信诈骗和“盗抢骗”“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环境整治年”为契机,严厉打击以生态保护名义阻扰资源开发、施工建设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聚力化解信访“骨头案”“钉子案”。

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十五条硬措施,编制完善县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暴雪、洪水、泥石流、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预警防范和应对处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快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建设运营,常态化开展节假日期间、校园及周边、网络餐饮、速冻食材食品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聚焦投资消费,全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千方百计扩投资。全力服务保障川藏铁路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滇藏铁路波密至然乌段,积极衔接邦达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落地,加快实施G318线提质改造、澜沧江沿江公路如美至曲孜卡段、洛隆至波密公路,做好G214线加卡至邦达机场段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年内开工。加快推动藏东南、金上等清洁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强金上第二条外送通道、藏东南至粤港澳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和珠古抽蓄电站衔接汇报。积极推进昌都成品油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快弄利措水库建设,做好宗通卡水利枢纽和贡觉马曲、洛隆念曲水库前期工作,推进昂曲、伟曲等重点河段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提升,力争城乡主电网覆盖率达到98.5%。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扩容升级和国省道沿线、重点景区通信消盲进一步织密察芒公路等重要通道通信网络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1⠼font face="仿宋_GB2312" >万亿元国债项目的申报工作,确保经济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想方设法促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家电家具下乡和商超、餐饮促销活动,全面落实自治区二手车以旧换新和报废补贴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强美食街品牌,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住户消费的信贷支持,繁荣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深化“交邮融合”“邮快融合”,全面推进县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大力培育冷链物流、绿色物流、供应链物流新业态,引导电商企业参与线上线下农畜产品融合促销,充分释放本地群众消费潜力。

(三)聚焦延链强链,全力提升特色产业质效

坚持优化一产通过财政资金、涉农项目和乡村振兴产业向一产倾斜,全面推进畜牧、粮油、葡萄、蔬菜和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规模种养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筹办好昌都农畜产品展销活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推动农牧产业基地化、体系化、规模化、效益化,力争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历年违法图斑和违规用地问题整改,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质,抓好边坝藏红麦提纯复壮,强化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良种推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2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0.13万吨以上。依托阿旺绵羊胚胎中心,延伸开展类乌齐牦牛、藏猪边坝黑山羊等区域特色品种胚胎研究和保种扩繁,确保牦牛、阿旺绵羊、藏猪存栏量分别达到165万头、33万只、15万头。充分发挥援藏优势,加强本地农畜产品技术研发,拓展区外市场和销售渠道,扶持本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坚持壮大二产。大力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全力推进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加快如美、扎拉、叶巴滩、巴塘、拉哇、昌波等水电站以及金上清洁能源基地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八宿1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大唐清洁能源产业园入驻企业尽快投产运营,构建清洁能源“一基地、两示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好优势战略矿产勘查保障,有序推进丁青自家浦煤矿、卡若莽总铜钼矿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深化绿色矿山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矿业经济比重加快玉龙三期、华润雪花啤酒迁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玉龙铜业数字化矿山建设和类乌齐菱镁矿稳产增产,引导昌都高争、芒康海通、八宿海螺等水泥企业合理释放产能,抓好企业升规入统,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实施藏药标准三年行动,推动昌都新区藏医药产业园规模化发展,加快市藏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出一批藏药浴、藏医药拳头产品。

坚持提升三产。精心打造全民全域旅游示范区科学布局茶马经济文化旅游带,高位谋划G349“古道新路”,强化国省道沿线文旅资源整合、乡村风貌改造、数据集成上网,试点推进G318跨区域旅游联盟建设,深入挖掘古盐田、邦达仓和硕督古城墙历史文化遗迹,积极推进然乌湖、三色湖、天穹孜珠景区、嘎玛沟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抓手,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着力将洛隆硕打造成为民族团结示范镇,将江达岗托八宿怒江大桥打造成为红色经典旅游区,将芒康盐井、曲孜卡打造成为对滇开放“桥头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5%以上。邀请新东方等知名团队及昌都各社会组织、大学生众创空间,以直播带货、宣介昌都等形式,提高农文旅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深化“数字昌都”建设,有序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系统部分)建设,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四)聚焦统筹融合,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昌都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主城区1小时”经济圈建设,深化以云南坝为主的各片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力推进云南坝行政商业中心项目,积极推动设立主城区3个街道办事处。高起点打造一批文旅强县、文旅名镇和商贸重镇,高标准规划建设硕督镇、边坝镇、金岭乡、嘎玛乡4个特色文旅小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卡若、察雅、边坝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左贡、类乌齐县城供暖项目建设,力促贡觉、察雅、芒康等6个县市政管网改造项目落地,加强昌都市区“一江两河”沿线污水散直排整治项目二期衔接,推进八宿、芒康6个县城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使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温度。进一步降低城镇落户门槛,强化城市新市民托幼、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着力提升昌都城镇化水平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强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支出管理,积极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牧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全年完成人畜分离20160户、农村户厕改造7453户。以国省道沿线、旅游景区为重点,支持乡村民宿、“农家乐”“藏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发展,打造一批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村。扎实做好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搬迁服务保障,集中力量加快完成2531792名群众搬迁任务

(五)聚焦改革开放,全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三优”国企培育力度,做强做大投资、能源、矿业、农发、文旅大集团。探索将市域资源优势与援昌省市市场、人才、资金优势相结合,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与市属国企联合组建集团公司,合作经营、共同受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跨区域通办”试点,全面精简优化社保、医保等业务经办服务流程。持续整治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行为和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领域卡脖子问题,着力提升企业用地、用能、用水、用电、用气和信贷便利度。有序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序引导耕地、草原经营权流转,逐步清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昌都新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稳步推进昌都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持续加强“国务院特殊津贴”“西藏特培”“珠峰英才”“藏东英才”等人才选拔推荐。“一对一”做好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力争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全力服务保障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加快昌都高山峡谷生态综合观测研究站建设,筹办高原医学、高原生物等领域学术交流会,推动更多科考成果在昌都转化。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科普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科普七进”活动,确保科技普及率达到96%以上。

持续拓展对外开放合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依托“企业家之家”“市长新区办公日”、企业家协会和社会其他组织等载体,全面推行招商项目全程代办、专班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化招商、社会化招商和援藏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大力推介昌都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和招商项目,高质量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支持在昌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限上商贸流通企业5家。充分发挥藏甘青川滇交界地区市(州)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与毗邻市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界和谐、宗教领域管理、应对重大斗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援昌省市企业衔接协作加强援藏项目可研论证、要素保障等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力争落实援藏资金9亿元。

(六)聚焦改善民生,全力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促进就业增收。严格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力争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1万个,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区外就业率达10%以上。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范创业孵化平台、“飞地”孵化基地发展,落细创业扶持措施,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持续落实“十条增收措施”,积极推进牧业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农牧民转移就业“市统筹、县调度、乡登记、村组织”模式,全面加强农牧民增收绩效考核,确保政府投资400万元以下能够交由农牧民组织实施的项目全部交由具备资质的农牧民施工队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实施并严禁转包、分包开展“技能昌都”行动,筹建昌都技工学校,力争2024年启动首批招生。实施“安薪工程”,加大欠薪行为联合惩戒力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转型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数理化、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加快市一幼、二幼和丁青县朗通新区小学等34个教育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援藏省市异地办学新模式,推动教育“三保”工程机制化、规范化。扎实推进全民健身,积极参与和筹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全面落实“五个针对”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实现包虫病、大骨节病“双消除”,扎实推进全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联合高原药理实验室”和洛隆县人民医院、丁青县沙贡乡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巩固“两降一升”成果。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常态开展文艺采风活动,支持广电、融媒体事业发展,加强党的声音和政策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的传播和宣传编纂出版《昌都红色遗迹文物资料汇编》《西藏昌都地域文化通论》,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昌都段)纪念昌都战役主题展览项目建设,办好第十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下去。

强化社会保障。持续推动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体系扩面提标,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保”。有序推进医保支付方式(DIP)改革,下放11县(区)医保定点服务协议管理权限,规范提升跨省、跨市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加强对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关爱关怀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低保和特困人员认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困境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加强市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波动监测和处置,规范开展生活必需品调运、储备和投放,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市场物价总体平稳。

(七)聚焦环境保护,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严格环境监管。巩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果,序时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剩余59项措施整改工作,严把环评审批关,严禁“两高”项目进入昌都,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持续开展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常态开展“白色污染”治理检查,适时启动9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做好1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涉镉重金属企业尾矿库监管和危险废物转移处置。持续加强“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管,依法依规查处涉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切实守护好藏东高原绿水青山生态本底。

抓牢生态建设。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创建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示范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序推进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调整和立法工作,加快实施藏东南高寒林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类乌齐县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三江”流域森林植被恢复,继续加强澜沧江流域(西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申报,深入开展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力争全年营造林3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1万亩

推进生态富民。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双碳”战略、自治区低碳经济大局,提前在商超、医院、景区等重点场所和国道沿线布局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城乡居民绿色低碳出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牧光互补,严格落实草原、自然保护区、森林等生态补偿政策,规范生态岗位人员管理、资金监管,让更多群众通过参与生态建设、巡山巡河、资源入股等方式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深化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积极推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严从紧执行年度预算,科学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咬定目标不放松,心无旁骛抓发展,只争朝夕加油干,为推进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以文中出现先后为序)

一、市委22445”总体工作思路:2023年,市委提出22445”总体工作思路,即:立足全区副中心城市、藏东清洁能源开发区“2个定位”,布局川藏铁路经济带、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2条经济带”,抓住“命案攻坚年”“投资落实年”“党建提升年”“作风推进年”4个载体,强推“三区一高地”4个创建,狠抓“保稳定、拼经济、强党建、转作风、反腐败”5项重点工作,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持续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对22445”总体工作思路进行了调整,将4个载体调整为“环境整治年”“产业提质年”“党建巩固年”“作风深化年”。

二、“三个意识”教育: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

三、3+4”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清洁能源、绿色工业、文化旅游3大主导优势产业,聚力发展高原生物、商贸物流、藏医药、高新技术4大挖潜提质产业。

四、不见面开标:投标单位通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平台,不需要线下见面和到达开标现场,线上完成在线签到、参加开标会、在线解密投标文件、获取评标结果信息等操作事项的新型开标方式。

五、十条增收措施:一是将群众增收工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实施群众增收“一把手工程”,县(区)委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县(区)长亲自抓,分管副县(区)长具体抓,市直行业部门配合抓。二是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优先吸纳本地农牧民就业机制,吸纳用工比例作为签订项目施工合同的硬性约束条件,确保县(区)30%的富余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具体为:川藏铁路、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开发建设,本地劳动力不低于工程用工总量的45%,并将项目中附属临建工程投资金额的10%用于本地农牧民工资。以工代赈类项目,中央预算内不低于总投资30%、中央财政类不低于总投资20%以及推广类不低于10%用于本地农牧民工资。其他政府投资项目,合同价总额的3%用于本地农牧民工资。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入户道路、小型农田水利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全部交由当地有资质的农牧民施工队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1.参照以工代赈方式完成3.9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12.5万亩农田改造提升,力争带动农牧民11.88万人次增收,人均增收400元以上。2.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完成17430户人畜分离任务,力争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3.2023年扶贫产业项目沿用脱贫攻坚期“产业扶贫资金每10万元吸纳1名脱贫群众就业”政策,力争吸纳本地脱贫群众就业6000人以上,人均增收4000元。四是加强农牧民施工队资质审查和项目承包监管,对符合条件的农牧民施工队予以金融支持,将总投资400万元以下项目交由有资质的农牧民施工队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实施并严禁转包、分包,吸纳本地农牧民务工人数不低于用工总量的80%。五是抓住牲畜膘情最佳期,实行干部包保责任制,引导群众在1110日前出栏牲畜,争取销售最优价,并兑现牲畜出售补贴。六是鼓励国省干道沿线居民发展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旅游经营服务,完善联系指导机制,通过旅游带动1.1万名农牧民群众就业,实现收入4500万元。七是由市县行业部门负责,按照政策要求、序时进度,于1110日前将各类政策性奖补资金兑现到位。八是由市(县)人社部门对签订劳动合同的以工代训岗位,按照2000/人/月的标准给予用工企业最高不超过6个月的以工代训补贴。采取“边发边补”或“先发后补”方式对跨区域劳务输出群众发放路费补贴。九是由市(县)工商联负责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实施结对帮扶行动,落实就业创业扶持、公益帮扶等措施,确保3000户收入万元以下的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十是推行“一卡通”和“明白卡”制度,提升样本点记账员和辅助调查员统计水平,做到应统尽统,防止错统漏统,出现问题的严肃追责问责。

六、七个责任清单:岗位开发责任清单、驻藏央企岗位责任清单、市地就业责任清单、区外就业责任清单、基层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清单、市地包保责任清单、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责任清单。

七、教育“三保”工程:教育领域学校保安全、保健康、保教学“三保”工程。

八、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

九、“两高”企业和项目: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和项目。

十、12345“接诉即办”改革: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载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改革,通过将群众诉求直派责任单位,推动部门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快速办理、快速反馈。

十一、“四下基层”工作法:习近平总书记199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法。

十二、五个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不懈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不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建设。

十三、五个坚定不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坚定不移推进长治久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巩固好党的执政基础。

十四、五个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十五、王君正书记对昌都“建设成为、塑造成为、打造成为”的发展定位:王君正书记2023816日在昌都调研时提出的“把昌都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塑造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藏东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打造成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重要开放枢纽”目标定位。

十六、四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8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十七、四个创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

十八、“四大工程”“六项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工程、“五个认同”增进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模范区创建“九进”工程;爱我中华“播种”行动、“关键少数”带头示范行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行动、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行动、农牧区民族团结聚力行动、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

十九、“三后”问题:军人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

二十、枫桥经验: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

二十一、浦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形成的“浦江经验”。

二十二、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二十三、多能互补:依托多种不同类型的能源设施和技术,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实现能源的互补互利和可持续发展。

二十四、“一基地、两示范”: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利用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二十五、“千万工程”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践经验。

二十六、“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国工商联动员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统一工作品牌。

二十七、医保支付方式(DIP)改革:20176月国家开始推行的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二十八、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二十九、国家“双碳”战略:国家在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战略。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关闭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