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2017年昌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昌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8-05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5日在昌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副书记、市长   陈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聚焦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一届六次全委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十三对关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进,全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从单一投资拉动向投资拉动、产业推动、消费带动的多轮驱动转变,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高速高位运行向高速高质齐头并进的转变2017年,全市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80亿元,增长21.7%(现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1亿元,增长2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亿元,增长22.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160元、9560元,分别增长11.6%、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增长20.4%,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凝心聚力夯基础,发展条件全面改善。牢固树立“三换”意识,突出项目支撑,瞄准短板发力,大力实施基础提升工程,发展瓶颈制约有效缓解。交通建设日新月异。邦达机场第二跑道建成使用,G214、G317昌都镇过境线、珠角拉山隧道、察芒公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康定(新都桥)至林芝段开展预可研审查,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乡(镇)通畅率提高了9.4个百分点,建制村实现全部通达,全年新增公路里程1809公里。信息建设提速发展。“智慧昌都”建设有序推进,平安昌都、雪亮工程启动实施,新建光缆2420公里,覆盖城乡的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基本形成,行政村(居)手机信号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城乡发展统筹推进“七城同创”全面启动,397项创建指标已达标119项;城乡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海绵城市积极推进,建成保障性住房5965套、改造危房1097户;县城建设有序实施,察雅吉塘、江达岗托、八宿然乌等特色小城镇初具规模。

二是不遗余力调结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群众收入实现从单一收入向综合收入的转变。农牧业增量提质。始终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创建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45万亩,播种粮食作物69.02万亩,粮食产量保持稳定,达到18.5万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建成牦牛养殖、阿旺绵羊保种扩繁育肥、香猪养殖等基地45个,养殖规模达40.5万头(只),出栏牲畜80.3万头(只),出栏率近30%;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220个,实现产值2.7亿元,全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0.57亿元,增长9.4%。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经开区新增入驻企业130余家,昌都龙者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在新三板上市的首家企业,实现入库税收7.5亿元。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从单一旅游向全域旅游逐步转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自驾车营地、“洒咧”营地等建成运营,成功举办了巅峰·梦想首届围棋汽车拉力赛(昌都站)、第二届然乌·来古旅游峰会,预计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4亿元,同比均增长13.7%。

三是竭尽全力补短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全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18.39亿元,推进“5+N”脱贫措施落实。2016年开工建设的12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全部完工且达到入住条件,惠及群众8748户42122人;2017年新开工建设安置点124个,惠及群众14229户72674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99个、总投资60.02亿元,带动3.27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93万人,实现就业脱贫1.69万人。新增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3.75万个,落实生态补偿资金5.3亿元,17.67万名贫困群众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吃上了“生态饭”。落实助学金1265.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149人。治愈因病致贫群众1899人。坚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了政策兜底范围。社会扶贫务实有效,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各类民营企业投入资金1.78亿元、实施项目129个,解决就业岗位1万余个,“多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更加巩固。全年预计实现减贫3.87万人、279个贫困村退出,卡若区脱贫摘帽通过国务院验收,丁青、类乌齐两县已接受自治区第三方评估,广大群众正从“要我脱贫致富奔小康”向“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转变。

四是千方百计惠民生,群众福祉明显增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各类资金93.6亿元,持续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农牧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农牧民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享受到了更多、更公平的改革发展成果。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控辍保学责任制,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预计分别提高13、0.8、5、5.5个百分点。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整合资金43亿元推进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年新建幼儿园63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61所,改扩建普通高中4所,芒康、八宿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洛隆县素质教育通过自治区验收,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工建设。组团式教育援藏扎实开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分别比2016年增加323人、提高12.77个百分点,上线率居全区第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市创三甲、县创二甲、乡(镇)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新改建医疗卫生机构38个,创建二甲医院2个,开工建设乡镇卫生院18个,市人民医院和藏医院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组团式医疗援藏成果丰硕,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6项,培训骨干医师33人。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筛查率达到102.19%。文体事业繁荣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行政村(居)全覆盖。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非遗传承舞”在全市推广,第三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边坝县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岭·格萨尔”说唱艺人之乡,电影《金珠玛米》在全国成功首映,首次代表西藏自治区组团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就业增收同步提高。“双创”工作明显加强,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一系列意见相继出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10人,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13.1万人,劳务收入达4.8亿元。社保水平整体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各类参保总人数达55.07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铺开,首次在重庆开通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5·1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事业发展从低水平覆盖向高标准全覆盖转变,从单一群体“特惠”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普惠”转变。

五是持之以恒优环境,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积极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全区唯一的国土绿化示范地区项目在我市启动实施,全年完成重点区域造林、防护林、经济林、天保公益林建设15.7万亩,退耕还林12.36万亩,实施草畜平衡7420.6万亩、禁牧750万亩,消除“无树村”130个、“无树户”12761户,人工种草5万亩,全市各类保护区总面积达到80.9万公顷,草原植被、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2.2%、34.78%,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园林城市评审。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和建设项目环评率均达到99%,实现了“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从源头上控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75项环境突出问题有效整改,得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六是坚定不移促改革,发展动力竞相迸发。突出关键环节,持续释放红利,深度激发潜力。改革取得新突破。“放管服”改革蹄疾步稳,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完善,取消行政许可6项,调整行政职权445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道路运输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省际班线、旅游客运改革顺利完成;商事、国企等领域改革纵深推进;“营改增”“资源税”等财税改革全面推开,全年预计组织税收收入22.43亿元,增长52.6%;金融稳健运行,新建助农取款点1312个,填补了960个行政村金融空白,预计年末贷款余额为271亿元,其中重大项目、脱贫攻坚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25.8亿元,占贷款余额的83%。开放呈现新局面。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津洽会”“渝洽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央企助力富民兴藏”等,引进招商项目195个,到位资金33亿元。持续优化投资建设环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市场活力不断显现,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32万家,增长25.8%。积极搭建对口支援交流合作平台,完成援藏投资14.8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44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援藏格局逐步形成。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步入快车道,国务院部署的三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面完成,聘请了市政府第二批法律顾问;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构组建成立;民主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19件,满意率均达100%。同时,统筹推进统计、气象、地震、外事、侨务等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服务等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政军民融合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推动昌都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化解难题、推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培植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竭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凝聚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汇聚共创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取得了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对口援藏省市企业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党政军警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社会团体,向驻昌援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关心支持昌都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大科学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鲜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顶层谋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市委一届七次全委会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方向,确定了战略目标,制定了行动纲领,绘就了宏伟蓝图。按照全委会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区党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市委一届七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突出抓好投资拉动、产业升级、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改革开放、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三个变革”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项目、强基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提升国道、打通乡村、发展航空、建设铁路、保障能源、畅通讯路、提高公共配套服务”的思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完善提升行动。积极抓好中期评估,以“十三五”中期调整为契机,主动靠上衔接,争取更多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三五”总盘子;切实加快前期工作,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用活用好金融政策,确保今年3月份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全线开工昌都至邦达机场高等级公路,加快推进昌都至德格、至俄洛桥高等级公路建设,力促G318线竹巴笼至林芝公路重点路段整治改建工程海通沟和觉巴山段开工建设,实施邦达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加快林昌铁路、滇藏铁路(香格里拉至昌都段)前期工作,确保珠角拉山隧道、矮拉山隧道和斜拉山隧道项目6月底前建成使用,力争川藏铁路开工建设。全面提高用电水平。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完成昌都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确保八宿县同卡和昌都二站110KV输变电工程竣工运营。创新提升城市内涵。全面实施智慧昌都、“光网城市”建设,大力推进4G网络广覆盖工程,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打造产业集群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稳步发展特色农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的要求和“一个产业、一个系列,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的思路,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精准发力,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和资金,大力推行“334”投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产业布局,继续抓好 “五大养殖基地”和 “七大种植基地”建设,扩大种植面积,推行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农畜产品,力争农牧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深度发展全域旅游。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统筹、大规划、大投入、大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的朝阳产业,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打造特色优质全域旅游业,推动从过境地向目的地、从过境游向深度游的转变。突出“四线四点”,抓好A级景区景点申报、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等,加快推进芒康古盐田、然乌湖·来古冰川、天堂类乌齐·三江花都城、飞天康女、卓卓康巴·传奇昌都洒咧营地等旅游项目,年内力争完成芒康盐井国家5A级景区创建,实现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20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壮大园区经济。强化政策、科技、人才、信息支撑,大力推进以经开区为龙头,以俄洛新区、航空港经济园区和昌都物流园区为支撑的园区经济,探索推进“飞地经济”,统筹推进各县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力争经开区全年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0%以上,类乌齐、八宿、芒康3县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三)坚持精准扶贫综合施策,挑重担、打硬仗,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八个到位、六个结合”和“5+N”的措施要求,处理好市委确定的“二十一对关系”,坚持政策、资金、项目、人力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年内实现减贫54522人,394个贫困村退出,江达、洛隆、边坝三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围绕贫困群众户户有稳定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致富门路的目标,坚持将优势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业发展等与精准到户相结合,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发展产业。力争年内完成投资73.4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15个,辐射带动贫困群众7万人,实现产业脱贫2.8万人以上。突出抓好政策脱贫。用足用好草补、林补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态保护补助试点等政策,动态调整、管理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年内再争取护林员、管护员、监督员等2.97万个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并全部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及时足额兑现生态补偿资金,同时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参与苗圃基地抚育管护和国土绿化、防沙治沙等工程,带动贫困劳动力和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坚持扶贫先扶志、扶智,健全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救助政策体系,确保将全市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等贫困家庭子女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持续开展“1+N”军旅式技能培训,大力扶持发展贫困群众施工队、运输队等,力争年内完成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1万人的培训和就业脱贫任务。全面落实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完善政策兜底制度,加快“两线合一”步伐,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发展产业和就业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继续落实“集团式包县、市领导包片、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机制,严格执行“321”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健全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居)干部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主动衔接援藏省市企业帮扶脱贫,并争取更多援藏资金项目投向深度贫困地区,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协调对口援昌省市企业按10%包干帮扶受援县贫困人口脱贫,落实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承担本区域内10%的脱贫攻坚任务,巩固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

(四)坚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短板、惠民生,推动群众福祉再上台阶。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继续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快“七城同创”创建。继续把“七城同创”作为打造经济发展增长点、城乡建设新亮点、民生改善支撑点、凝聚力量向心点的重要举措,按照创建标准、时序等,加大力度、攻克难点,年内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力争全年完成创建达标100项,为整体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五个100%”目标,着力加强控辍保学,自觉对标义务教育入学率指标,压实“一把手”责任,力争年内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提高3、1、3.5和4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年内建成幼儿园76所、新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8所,开工建设市第五、第六高级中学和体育馆,加快推进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确保卡若区、丁青县和察雅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深入推进教师队伍振兴计划,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招录、定向培养、引进等渠道缓解专业教师不足问题。大力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巩固“双语”教育成果,强化理科和实践教学,创新推动以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就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围绕实现“三不出”和“双下降、两提高”目标,深入实施健康昌都战略,年内完成市人民医院、藏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卡若、类乌齐、贡觉、芒康4县(区)人民医院建设,新建洛隆等7县藏医院、贡觉等10县妇幼保健站以及35个乡镇卫生院,实现市人民医院三甲”、卡若、芒康、察雅三县(区)人民医院“二甲”创建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三个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诊治能力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坚持就业第一原则,健全完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加快推进经开区“双创园”建设。设立500万元创业担保基金,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协调援昌省市企业每年为昌都籍大学生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按照“五实”要求,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等就业指导和服务,统筹做好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持续加大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600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次以上。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市康巴文化艺术团排练场改扩建,争取实施200个行政村基层文化馆站功能提升项目;实施文物应急抢险工程,加大文化资源普查力度,深度挖掘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和康巴文化,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构建适度普惠性的社会福利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年内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6%;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制定符合实际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深入落实农牧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继续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工作。

(五)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统筹、促均衡,推动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牧业“三转三变”,缩小差距、补齐短板,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协同性和关联性。大力推进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择2个粮食主产县试点推进农业“零化肥”行动。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实施青稞单产行动计划,确保稳定增产。依托“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建设,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林地、草场、牲畜等生产要素适度集中,采取“公司+基地+农(牧)户”“基地+专合组织+市场”和“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模式,大力发展乡土产业、扶持乡土能人,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农牧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年内力争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60家,农牧业产化业经营率达到46%。持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继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拓展成果应用,推广农牧区土地经营权、农牧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抵押入股或抵押贷款等经营模式,促进农牧民资产权益保值增值。依托农牧民实训基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积极搭建新型农牧民创业平台,引进聘请区外有技术的人员或培养本地致富带头人承包土地草场发展家庭农牧场,恢复11县(区)供销社,搭建电商销售平台,提高农牧业经营效益。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步伐。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统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以及市政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广应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年内改造棚户区5615户、建设干部职工周转房300套,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比重分别提高至27%、27.35%。强化基层基础投入与建设,年内新建61个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力争年内丁青县成功撤县设市,芒康、江达两县撤县设市取得实质进展。在继续推进4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等,以国省道沿线、县城、旅游景区和乡(镇)周边群众聚居密度较大、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或村(居)为重点,打造好60个重点小城镇,并突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健全,在每个县(区)至少打造2个以上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小康示范村和样板村。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整改、建机制,推动和谐美丽昌都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底线红线,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三高”企业或项目进入昌都,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推动美丽昌都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和永久基本农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有序开展11县(区)生态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工作;加快实施以乡土品种、乡土苗木为主的国土绿化工程,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经济林建设、退耕还林、森林围城等项目,年内完成造林10万亩、种苗基地建设5980亩、退耕还林1.65万亩,新增经济林1.5万亩、森林抚育16.8万亩,获批自治区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100个,确保各项绿化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做好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期工程和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期工程,完成4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加强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河长制,推行林长制、湖长制,建立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努力提升地表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能力。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件的后续整改工作。

(七)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抓改革、促开放,推动发展动力活力全面释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环境要生产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构建要素流通、交流交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圈。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做好新一轮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准备工作,同时配合做好监察体制、司法体制、审计体制、统计体制、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改革等;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管理,重点做好县(区)向乡(镇)简政放权工作,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吸引民间资本逐步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和运营,有效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研究制定“1+N”配套政策,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或新组建林投、水投、开投、农投等国有独资企业,年内完成2家试点企业改革,确保国有资本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领域集中,实现保值增值。持续扩大交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市州合作,主动融入川渝经济圈、陕甘青宁经济圈、藏中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努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种大型投资经贸洽谈会,引进战略合作者和优质资本、资源,力争年内招商引资规模达60亿元以上。大力扶持发展非公经济,全面实施“八大”工程,确保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切实深化援藏工作,主动沟通衔接,全面落实援藏项目资金,深入推进组团式教育和医疗援藏,积极争取更多计划外援藏资金,年内完成援藏投资15亿元。进一步拓宽援藏渠道,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企业合作,鼓励内地优势企业进驻昌都投资兴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按照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立足“一核三副,四区四轴八组”的空间定位,着力培育副中心经济圈。充分发挥芒康县依托G318和G214线接壤三省(区)的区位优势,升级改造境内国道等级,推动川藏铁路建设,加快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加大水能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将芒康打造成昌都乃至全区面向东南亚的交通枢纽重镇以及连接川滇两省的重要枢纽。并辐射八宿县然乌镇依托然乌湖·来古冰川5A级旅游景区,加大G318沿线旅游乡(镇)、村(居)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域旅游重镇;以丁青县丁青镇为重点,依托G317线和丰富的虫草等林下资源,把丁青县打造成连接青藏铁路、融入陕甘青宁经济圈以及辐射藏北、藏东和青海接壤地区的商贸物流重镇;以江达县江达镇为重点,依托连接四川、青海的区位优势和G317线的交通优势,充分挖掘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红色遗迹及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以推进玉龙铜矿开发为主导,大力发展矿产开发业、商贸物流业和红色旅游业,着力打造全市的工业经济重镇、红色旅游小镇和商贸物流集散枢纽以及融入成渝经济区的桥头堡。

(八)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防风险、保稳定,推动社会持续长治久安。突出社会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昌都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信访包案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继续巩固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步伐,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九进”活动。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体制机制,突出道路交通、旅游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把食品药品安全关口,强化源头治理,实行无缝隙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经常性开展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

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忠诚、对党的核心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政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执行党中央和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市委的领导,主动向市委常委会报告工作。抓好政府党组班子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切实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参与、风险评估等机制和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推进高效政府建设。完善绩效管理,健全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政府效能。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办事公开、流程公开制度。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用好评议结果。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庸政、怠政行为,坚决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以务实高效的形象取信于民。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有关要求,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干部清正廉洁。健全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常态化监管和审计监督,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市委一届七次全委会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和实干精神,凝聚全市之力,汇集全民之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昌都新辉煌!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关闭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