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2016年昌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昌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8-05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区党委八届七次、八次、九次全委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一届四次、五次全委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大力实施“强工兴市、带动两翼、创建基地、融入东西南、协调发展、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昌都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发展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市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件大事。

第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牢牢抓住党中央关心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赋予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十三五”规划顺利启动的历史机遇,提前谋划、主动汇报,积极衔接、狠抓落地,一批事关昌都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新突破。电力事业发展提速,昌都电网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投资约21亿元,计划2017年建成并网;全年累计向外输送电力3.6亿千瓦时,开创了藏电外送的新纪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前期工作转入实质性阶段,计划2018年全面开工建设;昌都至德格高等级公路、昌都至邦达机场高等级公路(昌都至加卡段、浪拉山至机场段)、省道203线嘎玛(青藏界)至柴维公路项目已通过自治区行业审查,将于近期陆续开工建设。

第二,脱贫攻坚为抓手的民生事业取得全局性成果。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翻一番、双接近”的目标,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6年实现脱贫7524户33575人,211个村(居)脱贫退出,卡若区脱贫“摘帽”通过自治区验收,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27个,涉及搬迁群众8648户41602人,年内实现3375户15029名群众入住;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66个,带动20876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13.9万个,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就业脱贫12062人,设立教育助学基金和医疗周转金,专项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学难、看病难问题,符合条件的4.01万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了政策兜底范围,五保户和孤儿集中供养收养实现全覆盖。抓实抓好自治区惠民“十件实事”和市“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民生项目361个,投入资金73.4亿元,同比增长46%,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教育基本项目113个,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类乌齐、洛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基础上,边坝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比去年提高12.82.310.83.2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率达81.6%,创历年录取人数新高。着力提升医疗卫生软硬件能力,市人民医院、藏医院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市中心血站和芒康等3县人民医院开工建设,江达等3县藏医院建设加快推进,洛隆、丁青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工作通过自治区评审;筛查疑似先心病患儿85名,实施唇腭裂整形修复手术98例;成功举办首届“三江”藏医药学术交流会,市藏医院藏药厂、日通藏药厂通过国家GMP认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全区率先实现县(区)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全覆盖,荣获全国2015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奖”;5家文化企业成功列入自治区文化企业示范名录,文化产业实现产值1亿余元;圆满举办第二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等文物保护工程有序推进。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扎实有效,建立挂牌实训基地48家,创业带动就业279人;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新增城镇就业4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1.4万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人群全覆盖。

第三,对外交流合作领域取得开创性拓展。我们坚持统筹利用区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围绕“融合·创新·发展”主题,成功举办藏川滇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第二次联席会议,与毗邻各州在加强警备协作、旅游宣传推介、发展改革、交通建设、文化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搭建了交界地区深度交流合作的平台。精心筛选项目118个,积极组织参加藏博会、津洽会等招商引资推介会,共接洽意向投资企业300余家,签约项目资金120多亿元,得到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64个,到位资金26.19亿元,同比增长10.97%。全市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拓宽、渠道进一步畅通、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初步建立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效。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4个首次”,即:首次编制并公布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共梳理市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3888项,为推动“职权法定、权责统一”的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被授予立法权,制定了2项地方性法规,《昌都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已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昌都市藏文社会用字管理办法》进入修订阶段;市政府首次作为被告出庭应诉,是全区各级政府应诉出庭的首例,彰显了市政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坚定意志和政治勇气,提高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自觉意识和公众形象;首次编写了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工具书《昌都市法制工作法律法规汇编》。同时,健全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两随机一公开”清单,完善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规范性文件及行政合同纠正率达79%,行政复议纠错率达33.3%,撤销行政决定1件,杜绝了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和限制公民、法人权利等行为发生,法治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开拓性成效。我们着力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谋划部署的承接,扎实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第二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91项,卡若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牧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启动,农牧民群众以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3000余亩。2家国有企业试点改革进展顺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旅游客运改革和出租车改革顺利完成。营改增全面推开,注册资本认缴、“先照后证”、“一照一码”、“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等改革扎实推进,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金融改革成效明显,金融扶贫稳步推进2016年12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25.7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57.6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总额突破6.2亿元,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我市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精准发力、加强调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4.3亿元,同比增长15.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2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30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16.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大力实施基础提升工程,通、水利、市政、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年内新增公路里程556公里,乡(镇)通畅率和建制村通达率分别提高15.32.4个百分点,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镇)全部通达的目标,结束了全市乡(镇)不通公路的历史,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八宿县瓦达等8个灌区工程、贡觉县等2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程、3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经开区防洪堤新区段、主城区段防洪堤延伸工程全面竣工,全年新增和改善耕地灌溉面积7万亩,解决了1.3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昌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完成修编,加卡工业园区和贡觉、芒康供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卡若区扎曲河东岸滨江路一期、江达县江北路全面完工,建成保障性住房2341套、乡镇周转房9465套,改造棚户区危旧房2860户。“光网城市”“移动广覆盖”工程全面实施,新建光缆2420公里,市、县(区)城区光宽带实现全覆盖;117个邮政网点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激发。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真落实“五放”“支持”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市场吸引力增强,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达1.84万户,注册资本49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245.98%。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计划内援助投资由“十二五”期间的10.9亿元增长到“十三五”期间的39.5亿元,增长近3倍。2016年共到位各类援藏资金5.6亿元,涉及援藏项目116项。园区经济成效显著,经开区新增入驻企业143家,同比增长61%;注册资金达83.31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3亿元、缴纳税收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0%133%,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是特色产业培育全面发力。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八个全部自给”工程迈出坚实步伐,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8.4万吨,牛羊肉、奶、蔬菜、糌粑自给率达90%以上,饮用水和饮料、主要瓜果、蛋类、油自给率稳步提升,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特色农牧业健康发展,中林卡葡萄基地和藏东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葡萄、藏药材、干果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4.6万亩,建成智能温控育苗大棚5000平方米,创建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2016年可选留青稞良种500万斤以上,彻底结束了全市青稞良种外购的历史;建成1000头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一座,新建万头卡若香猪现代化养殖扩繁基地,全市卡若香猪、红拉山鸡、阿旺绵羊、奶牛养殖和类乌齐牦牛育肥总规模达24.4万头(只),初步形成了“一产一龙头”的特色农牧业雏形;引进和组建涉农企业5家,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180家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芒康“达美拥”等6个特色农畜产品获得国家QS认证,“藏家特贡”获得SC认证;“康巴类乌齐牦牛”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注册成功,具有本土特色的高原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参与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产值9.8亿元,占农牧业总产值的26%。玉龙铜矿一期工程通过验收,二期征地全面完成,全年生产铜金属2.0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上缴地方税收9281万元。生产天然饮用水0.91万吨,同比增长112%;实现产值2826.78万元,同比增长154%。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组建了昌都市茶马古道旅游服务有限公司,11“洒咧”营地建成投入运营,来古冰川、然乌湖景区开发建设和嘎玛-朱古景区、孜珠寺等旅游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共接待游客176万人次,实现收入14.35亿元,约占全市GDP总量的9.3%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坚持把生态安全作为底线红线,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快美丽昌都建设,完成重点区域造林和防护林、经济林、天保公益林建设16.9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18万亩,城区绿化率提高0.6个百分点。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生态村98个,建成公益林专业管护站111个,实施草畜平衡7400万亩,禁牧750万亩,人工种草2.9万亩,生态环境持续良好。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现“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加大对“三江”干支流10个国控断面的监测力度,主要江河干流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淘汰黄标车542辆、燃煤锅炉10台,完成32家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3起、违法建设项目215个,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55%

五是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坚持把创建卫生城市作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塑造昌都新形象、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创卫8大类40项指标要求和先创自治区级再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梯次部署,突出抓好全民健康教育,强化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重点场所建设,着力做好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管城区新增绿化面积4.9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私建房屋1600余平方米,市疾控中心配备了专职健康工作人员,各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路灯亮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全部进行密闭化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五小”行业从业人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保持良好,市民对城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8%2016年12月初,经自治区爱卫会专家组初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自治区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和要求,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推进监察、审计、统计、气象、地震、外事、侨务等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服务等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政军民团结一致,军地共建共创共保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众志成城,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进,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取得了经济加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保持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胜利。这些成绩和进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党政军警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社会团体,向所有援藏干部、驻昌援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所有关心支持昌都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必将对我市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形成一定压力,吸引和增加社会投资的难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小,自我积累不足,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瓶颈制约依然突出;产业规模小,初级性、粗放型特征明显,有效供给不足,支撑能力不强,仍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尽心竭力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盼和重托。

各位代表,2017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统筹考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贯彻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等“十三对关系”,持续大力实施“强工兴市、带动两翼、创建基地、融入东西南、协调发展、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昌都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大力实施基础提升工程

着眼改善发展条件和夯实发展基础,靠上衔接,积极争取,强化跑办,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努力在扩大投资、破解基础设施滞后瓶颈制约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审批跟踪和协调服务,力争列入2017年的基本建设项目3月份全部开工建设。实施昌都至邦达机场高等级公路、省道203嘎玛至柴维公路;加快推进国道214、317昌都镇过境公路和丁青至斜拉山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力争矮拉山隧道、珠角拉山隧道、贡芒公路、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做好昌都至德格、昌都至俄洛桥、芒康至隔界河、邦达至林芝等高等级公路和国道349夏贡拉山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前期工作,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镇道路、桥梁、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供暖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4个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进度,建成卡若区高位供水项目,改造棚户区危旧户4729户,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承载能力。全面完成201618个小型农田重点县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宗通卡水利枢纽工程、芒康县扎仓嘎水库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点125个,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解决3.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光网城市”和4G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通讯保障能力。

二、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以创建基地为载体,以培育品牌为抓手,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主题,围绕“八个全部自给”目标,从农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精准发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粮食产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认真做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工作,继续巩固科技特派员制度,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加快“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建设,全面发展三江蓝天圣洁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带,葡萄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万亩、藏药材1000亩、饲草料4.5万亩,养殖卡若香猪10万头、红拉山鸡15万只、优质奶牛2000头,阿旺绵羊扩繁存栏12万只,育肥出栏类乌齐牦牛3.5万头,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00,确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4%以上进一步提高牛羊肉、奶、蔬菜、糌粑、粮油等产品的自给率。充分发挥经开区产业聚集作用,推动生物医药、优质建材业大发展,积极做好上市企业筛选报备工作,争取实现1-2家企业上市。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和沟通协调机制,开工建设玉龙铜矿二期项目,稳步推进昂青银多金属矿、卡玛多菱镁矿、颠达铅锌矿、夏塔多-夺盖拉煤矿和芒康盐井盐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力争产量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推动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完善重点旅游景区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旅游精品路线,力争年内申报4A级景区1个、评定3A级景区2个,全年接待区内外各类游客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6.4亿元以上。

三、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全力做好民生改善工作

紧盯“一个翻一番、双接近”目标,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继续实施自治区惠民利民“十件实事”和市“十二项民生工程”,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使各族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五个100%”目标,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乡镇幼儿园建设力度,确保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65%以上;狠抓控辍保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提高到98%82%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48%以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增教师400人以上。深入实施健康昌都战略,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市藏医院改扩建和市妇幼保健院、类乌齐等3县人民医院和丁青等8县(区)疾控中心建设,认真开展卡若区等9县(区)人民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创建工作,确保1-2家医院通过自治区评审;继续实施先心病患儿免费诊治、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和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加强巡回医疗服务;扶持藏医藏药事业,实现藏医藏药乡镇全覆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扩大乡镇有线数字电视覆盖面,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扶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加大藏语广播译制能力建设。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坚持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对口援建项目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全年转移富余劳动力12.5万人,实现收入4.5亿元。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力争各类参保人数达到55.57万人次。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升防抗灾处置应对能力,继续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工作,努力构建惠及全体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着力抓实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认真落实自治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个结合、八个到位”和市“5+N”措施要求,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力争实现3.63万人脱贫,丁青、类乌齐县达到国家级脱贫“摘帽”标准,八宿、边坝、洛隆县达到市级脱贫“摘帽”标准。加快易地搬迁进程,按照“八到农家”“七新”的部署,严格政策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28566539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和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到人,争取“十三五”产业扶贫项目年内全部启动,其中2017年实现产业脱贫31656人。大力实施生态扶贫,完成13.9万名生态管护员招聘工作,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就地转为护林员、管护员、监督员,同时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参与重点区域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脱贫。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卫生扶贫和社会兜底工作,继续深入开展1+N”军旅式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实现1.6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脱贫;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对长期患病贫困群众和残疾贫困群众进行救助。按照“集团式包片、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思路,充分发挥援藏省市的县(区)、乡(镇)、村(居)作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大扶贫格局。

五、着力建设美丽昌都,筑牢永续发展环境基础

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大的潜力、最大的贡献、最大的责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进一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严格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继续加强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禁“三高”项目进入昌都。大力实施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功能区保护工程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重点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公益林保护、重点区域植树造林和重点流域造林,加强江河源头区、草原、湖泊、湿地、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治理力度,确保生态持续向好。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力争将全市自然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全部纳入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将所有县(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将新增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加强水、大气、土壤环境监测,突出抓好污染治理和水系综合整治,确保全市江河湖泊水质和空气、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改。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及时跟进、配套衔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构建开放包容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继续推进2家国有企业试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营改增,认真落实“五放”“六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卡若区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大力发展林木经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撬动民间投资,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区域合作,强化与周边市(州)的交往交流交融,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进一步拓宽经济社会交流合作空间。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争取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确保全年招商引资落地资金增长20%以上。全力做好对口援藏工作,争取更多支持,全年完成援藏投资17亿元以上。

七、着力强化能力提升,建设法治高效廉洁政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向党的战略部署看齐,向区党委的决策安排看齐,向市委的工作要求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区党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政府及工作人员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履行职责,确保公权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使政府工作充分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努力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努力建设务实清廉政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扎实做好国家审计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审计。深入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在“制度的轨道”上行使权力。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改革奋进的伟大时代,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凝心聚力、务求实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关闭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