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2020年昌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昌都市人民政府该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1-22   浏览次数: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2日在昌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昌都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提高质量、改善民生工作总基调,聚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圆满完成了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可比价);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同比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准施策聚合力,三大攻坚战取得新突破。坚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攻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年减贫1.28万户6.7万人,414个贫困村退出,芒康、贡觉、察雅、左贡、八宿5县脱贫摘帽,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清零。投入19.1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5个,带动1.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26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建成,“十项提升”工程基本完成,1.9万户9.9万名贫困群众搬迁入住,危房改造10496户。三岩片区981户6021人实现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岗位惠及20余万人。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提高了610元,每人每年达到4450元,受益群众2万户7.76万人。资助贫困大学生3894人次。扎实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金融风险攻坚战有力推进。建立健全债务风险事前干预、事后应急处置、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全年偿还政府隐性债务16.93亿元。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7472万元。积极构建政银企协作平台,金融信贷重点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全市本外币各项款余额分别达到430.02亿元379.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4%5.32%,信贷结构趋于合理,金融形势持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大力推行污染防治全过程闭环监管,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优良,3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基本完成。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各转办案件和反馈问题均达到整改序时要求。“三整治、三提升”工作有序开展,171处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河湖监管和医疗废物收运实现全覆盖,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00余吨、河道1027公里。国土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重点营造林项目6.37万亩,义务植树造林、无树户补植补造1.86万亩,建成经济林和苗圃基地3.77万亩。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118个。

二、坚定不移惠民生,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保障坚强有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47.6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69.1万人。区内定点医药机构刷卡直接结算制度全面落实。农牧区群众医保报销“一站式、一单制”服务机制逐步健全。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活动,全年累计落实特困人员供养资金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8224万元,惠及6千余人。社会事业全面巩固。教育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五个100%”教育目标全面实现,学前至高中联盟办学成效显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稳步推进,教师结构显著改善,组团式教育援藏机制不断深化拓展,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贡觉、左贡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验收。2757名失学儿童全部劝返归校,年度新增学生1万余人,学前、高中入学率分别提高14.27、10.77个百分点。健康昌都建设扎实推进,市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二期、中心血站以及11县(区)人民医院、9县(区)疾控中心、8县藏医院改扩建项目全部建成,9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691个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要求,33辆车载流动医院投入运营。包虫病综合防治三年攻坚战和“六病”筛查工作顺利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化试点工作通过验收。组团式医疗援藏和三级对口帮扶工作积极推进,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6项。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实现孕产妇住院分娩1.13万人。科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西藏高原生态桑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科普利民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900余场,受益群众40余万人次;电影《金珠玛米》获得第十七届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提名;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积极开展,强巴林寺电气线路改造等顺利完成,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达律王府等4处文保单位纳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广播电视制播能力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就业创业成效显著。新制定出台昌都籍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优惠政策,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80余场(次),累计开发就业岗位8300个,城镇新增就业5132人,2866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就业率达98.05%。“十大增收”措施及“四业工程”深入实施,全年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13540人就业率达64.91%;认真贯彻基本建设项目吸纳本地农牧民参与制度,用工量占工程总用工量42%。累计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27万人,收入7.7亿元防灾减灾有序开展。启动怒江、澜沧江流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落实资金1.9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10个。新增乡镇自动气象站117个。启动江达县波罗乡政府搬迁重建工作,金沙江白格滑坡体处置工程(西藏侧)顺利完成。全年汛期无重大灾情发生。

三、深化改革强动力,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减税降费成效明显。全年累计减免税费4亿元,其中本级收入减免1.6亿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减少35%,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和群众负担显著下降。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县(区)向乡镇简政放权工作全面推开,“减证便民”行动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商事制度和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有序推进,实现了更多事项“只跑一次”。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和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工作扎实推进,城投集团公司改制、开源投资有限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等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颁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探索建立一区多园、带动县级园区发展模式,启动卡若镇由市新区管委会代管工作,园区管理体制更加顺畅。昌都经开区完成注册企业、注册资本(金)分别达到159家、2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25.4%,实现营业收入40.43亿元,完成财税收入10.06亿元。开放发展步伐加快。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两个代办制”有效落实,全年引进项目199个,到位资金49.5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38亿元。深化拓展对口援藏,216个援藏项目顺利实施,累计到位援藏资金12.2亿元。

四、壮大支柱强引领,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农牧业产业方面,“五大养殖、七大种植”农牧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初步形成,阿旺绵羊养殖国家级标准示范体系全面建立,农牧业特色产业产值达到4.3亿元,同比增长13%。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新增有效注册商标615件,同比增长59%。新增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13家,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330家。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18.85万吨,同比增长0.53%,确保了粮食安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全年完成发电量11.44亿千瓦时,向主电网返送电量4.99亿千瓦时。“三江”水电开发完成年度投资36.05亿元,果多、觉巴、瓦托电站全部机组投入商业运营,苏洼龙叶巴滩电站主体施工进展顺利,巴塘、拉哇电站开工前筹备期工程加快推进,曲孜卡电站已获自治区“封库令”。启动澜沧江上游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全市13个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取得备案批复,建成投产3个,在建8个。绿色矿业方面,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完成项目投资23亿元,全年生产铜金属3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类乌齐菱镁矿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二期电熔镁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全年生产氧化镁产品13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环保工业方面,芒康海通水泥生产线实现点火调试,高争二线和八宿海螺水泥项目完成投资分别达到3.9亿元、7.5亿元。全年生产水泥125万吨、饮用水8500吨、啤酒2.6万吨。数字化产业方面,完成“智慧昌都”项目投资2.1亿元,电子政务、政府网站集约化等12个项目基本建成,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74.94%。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策划编制完成,古盐田景区进入国家创建5A级景区名录,八宿多拉神山、丁青布加雪山、卡若嘎玛沟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第五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第二届卓卓康巴文化旅游月等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8%。

五、狠抓项目补短板,基础设施再获新提升。坚持破解发展瓶颈,强化项目管理,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完成项目投资76.79亿元,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89万公里。珠角拉山和斜拉山隧道、察芒公路建成通车,昌都至邦达机场新改建工程(昌都至加卡段)、G318线竹巴笼至林芝段重点路段整治改建工程(海通沟段)、边坝夏贡拉山隧道工程等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昌都段前期工作序时推进。电力保障持续强化,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46.8万千瓦。927个村、61.3万人实现主电网覆盖,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78%。水利项目顺利推进,扎仓嘎水库工程有序推进,昂曲宗通卡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弄利措水库工程可研报告通过评审。投资4.01亿元实施了1183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21.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通信水平稳步提升,“光网城市”“宽带网络覆盖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村通信覆盖率达到99.47%,光纤通达覆盖率达到96.84%,设置邮乐购网点45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提高了8.3个百分点。市政及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加快实施,澜沧江路、昌庆街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成使用,昌津桥改建工程、经开区道路桥梁等一大批市政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污水处理厂12座垃圾处理设施(含填埋场)20个(座)。昌都市主城区违章建筑整治工作稳慎启动。实施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土地增减挂钩调剂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资1.99亿元购置乡镇垃圾处置设施。完成161座“厕所革命”项目,改造农村厕所2.2万户增配厕所保洁员132人

六、共建共治促和谐,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了社会局势持续长期全面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建立涉黑涉恶警情分析研判等摸排机制,推行案件双向移送机制,累计侦破涉恶类案件11起,抓获嫌疑人113人。集中整治行业乱象,建筑施工、娱乐场所、道路运输、旅游市场等领域11类19个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制定落实市级领导包案化解等机制,办理(接待)信访253批件559人次,排查矛盾纠纷92批件,办结和调处率分别达到92.8%、91%。“12345”政府服务热线启动运行,群众留言回复率达到100%。“法律七进”活动深入推进,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145场次,受教育群众81.54万人次。寺庙创新管理不断深化。持续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出台1N”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机制实施办法,严守“三个不增加”底线,涉宗领域持续和谐稳定。深入开展“遵行四条标准 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受教育僧尼11.5万余人次。七城同创加快推进。各专项创建指标达标758项,达标率84.98%。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中央文明办第二次实地测评,全国双拥模范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接受自治区评审。“门前五包”责任制有效落实,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志愿服务工作实现常态化,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有力有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建成各级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82支1008人,有效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55起。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3%、50%。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持之以恒提效能,驰而不息转作风,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精文减会、基层减负,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21次,175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复,办复满意率达100%。同时,统筹推进统计、气象、水文、地震、外事、城市管理等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服务等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严格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深入推进。

各位代表,2019年,面对政府性债务化解、资源环境约束、区域竞争等严峻挑战,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事关群众利益的急事难事,保持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取得了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生态持续良好、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成绩。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昌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准新时代历史方位,科学引领、统筹谋划,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释放红利惠民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农牧民倾斜,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效夯实筑牢基层发展稳定基础。

2019年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得益于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援藏省市及企业的无私援助,得益于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领域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团体,向所有援藏干部,向驻昌援昌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昌都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2019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各种困难挑战,全市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昌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较低层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动能不够强劲,支撑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基层基础等领域依然存在薄弱环节,政府债务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三是民生供给质量还不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短板依然突出,还不能很好满足广大群众需求;四是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任务艰巨;五是干部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署多、落实难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还未根除。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昌都解放70周年喜庆之年,既是昌都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又是推动跨越的关键期,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面临着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昌都用好制度优势,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推动各项事业在科学的轨道上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二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区党委、政府聚焦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扩大有效投资等,将会给予昌都更大支持,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化解风险隐患、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三是昌都连续多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生短板加快补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随着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优势矿产水电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对口援昌力度持续加大,“十三五”规划全面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谋划开局,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路径、增强发展后劲注入了强劲动能;五是按照中央、自治区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部署,顺利完成了市、县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完善了行政体制,优化了政府职能,为昌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造了良好条件。站在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有利机遇、坚定必胜信心,科学谋划、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业绩、取得新突破。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边稳藏效能;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提高质量、改善民生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以迎接服务、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会议为重点,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可比价)力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同比增长10%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困难麻烦由政府解决、把方便便利让给群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转变就业观念,重点拓展区外就业、市场就业渠道,做好“五个专项服务”,提高岗位开发精准度,建立完善就业见习机制,做到人岗对接,确保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落实“双创”各项优惠政策,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更多农牧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继续推行“四业工程”,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深入挖掘服务业带动就业的潜力,放宽市场准入,开发更多就业岗位,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12万人以上。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依法推进双语教育,强化理科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高素质人才,探索建立中小学编制周转池,健全绩效考核和教师激励机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第六高级中学、第四初级中学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江达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完善控辍保学制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巩固控辍保学成效。健全完善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加快健康昌都建设。持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开展芒康、洛隆两县分级诊疗和县乡村一体化建设试点推广,创建八宿、边坝、左贡、贡觉4县人民医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继续推进“两下降、双提升”、“两癌”筛查、“三病”母婴阻断工作,建立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巩固包虫病综合防治成果,推动市传染病医院项目建设。深化拓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政策,建立长效对口帮扶和协作机制,加大基层医疗人员培训培养力度,着力充实基层全科医生。培养藏医药人才建设藏医市级制剂室,创建江达、丁青2县藏医院日通藏医院二级甲等民族医院。推进民营医院等级化、标准化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数字化项目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履行文物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推动文物保护应急抢险、文物平安保护工作,启动贡觉县达律王府、左贡县吾同寺保护项目。与全区同步完成村级文艺宣传队组建工作。筹办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文艺活动,打造具有西藏特色、康巴风情的文艺精品。全面完成地方志编纂任务。健全完善社保体系。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运行,提级审核县级社保预算。改善社保卡使用环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寺庙僧尼等特殊群体社保待遇,加大退役军人保障力度。加强留守和困境儿童、老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研究解决退休村(居)干部待遇问题。开工建设市精神病人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项目。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优化医保服务。

二、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启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建立健全脱贫成效监测和返贫预警机制,深入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认真整改脱贫攻坚巡视督察反馈和自查问题。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完成“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广“1+6”农村改革试点成果,全面落实农牧区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开展农村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集体耕地、林地、草原等资源性资产的物权管理制度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鼓励承包农牧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全力促进群众增收。深入实施“十大增收”措施,提升农牧民施工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财产性、劳务性收入。畅通有意愿有能力农业人口处置农村资产权益通道,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城镇落户工作,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确保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大“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落实力度,持续拓宽城镇居民收入渠道。编制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年内完成市、县(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乡规模、开发边界和开发强度,提高区域节点城镇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大国省道沿线、旅游景区景点等资源条件较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居住分散、艰苦偏远、资源匮乏地区群众和边缘户向城镇合理聚集。认真总结推广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依托产业项目,积极打造江达觉拥、贡觉阿旺等特色小城镇。严格乡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加大“三整治、三提升”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农牧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实施卡若区、类乌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项目,因地制宜推广农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面落实垃圾处置设施乡村配备项目,科学确定污水治理方式和工艺。深入实施“厕所革命”,配备保洁人员,解决好公厕水电以及给排水管道保温防冻问题。推进厕所进院、入室,年内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5715户。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监督考评长效机制大力整治私搭乱建问题。

三、全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精简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加强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提高县(区)、乡(镇)简政放权承接能力,确保行政审批事项应放尽放。持续开展“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难题。加快“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抓好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年内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推行专项资金零基预算。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政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市投资有限公司、开源投资有限公司、蓝天圣洁产业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建立增量效益激励机制,持续激发企业活力。健全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推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进一步整合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垃圾污水、户外广告等城市管理执法职能,推进卡若、洛隆、察雅、江达四个片区生态环境保护跨县域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建设。培育内需增长点。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年内争取恢复市、县(区)供销合作社。深入推进商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牧区乡镇微型加油站项目,科学规划面向县(区)的分级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快递物流企业设立乡镇服务网点。促进现代物流、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在乡村合理布局,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鼓励支持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家政幼托等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做好留抵退税工作,落实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开展经开区、产业园区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推行带电施工办法措施。加快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稳步落实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改革,加快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好联系民营企业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制定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力争年内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招商引资“两个代办制”,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树立全产业链招商思维,围绕农牧特产、藏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上中下游配套进行精准招商活动。做好西洽会、津洽会、海交会等援昌省市重大节会的参展工作,加大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与对口援昌省市企业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援昌省市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全面完成“十三五”对口援藏规划项目。办好第六届藏川滇青交界地特色产品展销会,支持青稞、牦牛肉、卡若香猪等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去”,推进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强与毗邻市州交流协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四、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协调推进清洁能源消纳输送通道建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扎实推进苏洼龙叶巴滩巴塘拉哇电站建设,加快勒珠扎拉如美、曲孜卡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新增在建电站装机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完成三江水电开发投资30亿元以上。优化光伏电站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实现装机规模100兆瓦以上。加快发展绿色矿业。狠抓优势矿产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玉龙铜矿改扩建、类乌齐菱镁矿深加工等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年内生产铜金属3万吨以上、氧化镁产品30万吨以上。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推进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持续营造大旅游氛围,加快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按照“三统一”标准,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创建工作,争取将横断山脉旅游片区列入全区旅游总体规划。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加快芒康古盐田5A景区、江达十八军渡江遗址4A级红色景区、茶马城景区、谷布神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大力发展旅游地接服务,探索建立组团式旅游援藏机制。办好首届横断山脉旅游峰会、第五届然乌来古旅游峰会等宣传推介活动,着力打造“传奇昌都·卓卓康巴”全域旅游品牌,力争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10万人次。加快发展环保工业。加快建材项目建设步伐,力争芒康海通、八宿海螺、高争二线水泥项目分别在3月份、7月份和年底前实现投产,全年水泥产量达到150万吨。稳步开发天然饮用水、啤酒产业在提质量、创名牌、上规模、拓市场上下功夫,力争天然饮用水、啤酒产量分别达8500吨、2.9万吨以上。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强化产业规划引领,推动“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红拉山鸡、类乌齐牦牛、阿旺绵羊、卡若香猪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葡萄、芫根、蔬菜、青稞、荞麦等种植基地建设。完成黄牛改良1万头,做好阿旺绵羊、类乌齐牦牛、卡若香猪等优质种质资源保种选育、扩繁推广等工作,提升本地农畜产品市场供给率,确保类乌齐牦牛、阿旺绵羊、卡若香猪、红拉山鸡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27万头、19万只14万头、25万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开工建设11县(区)高标准农田,全年推广良种63万亩,实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面积48万亩,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双认证”工作,高标准打造“蓝天圣洁”品牌。加大商标培育力度,力争全年新增注册商标4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扎实推进智慧昌都建设,强化在建项目监管,不断提升智慧昌都覆盖领域,促进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力争年内建成大数据中心并投入运行,逐步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落实网络提速降费政策,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城市”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互联网+特色农畜产品+精准扶贫”活动,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工作扩面提质增效。强化园区平台支撑。研究制定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增强园区功能。完成卡若镇由市新区管委会代管工作,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园区创新驱动、人才聚集、开放水平、环境质量改善等绩效考核。加快建立完善昌都经开区一区多园、带动县级园区发展模式,鼓励在芒康、洛隆等县设立昌都经开区分园,并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力争全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支持昌都经开区升级创建。综合发挥对口援昌省市企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天津、重庆、福建等地“飞地经济”项目。

五、全力抓好项目强支撑。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补短板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紧盯昌都解放70周年大庆、川藏铁路昌都段规划建设,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关键领域补短板政策机遇,精心策划一批支柱型项目和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类项目,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项目盘子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认真落实项目投资清单管理制和领导包抓责任制,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做深做细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规划所有项目3月份开复工建设。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严格审查审批,坚决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资金拨付使用有关规定。加大工程项目稽察力度,把好工程质量关。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交通方面,新续建农村公路248条,积极配合国家、自治区做好川藏铁路昌都段前期规划建设以及滇藏铁路德钦至邦达段、G0613昌都至邦达机场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G318线竹巴笼至林芝段重点路段整治、昌都至邦达机场新改建、夏贡拉山隧道等工程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昌都段施工便道、邦达机场航站区改扩建等项目,力争完成投资61.9亿元。水利方面,加快推进昂曲宗通卡水利枢纽、弄利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确保扎仓嘎水库、索多西乡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年内建成;继续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完成投资4.6亿元。通信方面,推进“宽带西藏”和移动通信广覆盖工程,实现4G无线通信、光纤宽带等高速通信网络城乡全覆盖,开展农牧区和城乡接合部通信补盲工作。加快推进5G建设,实现行业层面应用。能源方面,积极争取实施“十四五”规划项目,进一步扩大主电网覆盖范围,确保主电网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2%。力争年内完成农电直管工作。环保及市政配套设施方面,开工建设察雅县、卡若区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和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实施邦达机场至昌都主城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孜通坝体育馆西广场等工程,力争完成投资12.9亿元。大庆项目方面,紧盯2020年6月完工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孜通坝、野堆村新城和三江原生态文化城演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城市停车场、公厕、人行天桥等便民设施,推进城市绿化、街区改造、环境整治,打造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圈。

六、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快构建藏东生态安全屏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狠抓重点行业减排,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农业面源和危废污染源监管。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职责,严厉打击惩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确保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步推进重点区域造林、“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森林抚育等营造林项目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公益林、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地改良工程50万亩以上。完成93个林地违法项目整改工作,加快推进洛隆卓玛朗措和边坝炯拉措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期工程。继续落实河湖长制,组织开展主要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及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坚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性约束,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禁“三高”项目进入昌都。抓实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绿色能源,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七、全力推进平安昌都建设。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局势持续长期全面稳定。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深入推进涉稳隐患摸排消除、维稳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健全等行动,扎实做好寺庙僧尼、城市社区、单位行业、虚拟社会、视频监控、“双联户”管理、网格化管理、民生信息员等八个方面的防控措施,突出做好应急处突准备,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健全完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导”字方针,按照“三个不增加”原则,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1拖N”项目以及智慧寺庙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驻寺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纠正宗教商业化现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七五”普法和“法治昌都”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抓好信访工作。加快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整治行业乱象。支持国防和驻部队建设,推进民兵训练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军地共抓双拥、共谋发展、共促和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深化金融市场清理整顿,建立非法金融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基层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和装备建设,实行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全覆盖严监管,全面摸排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集中整治重点行业领域欠薪和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确保实现全年基本无拖欠目标。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库、江达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建设,统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持续推进七城同创。紧盯七城同创时序要求,加紧推进基础设施补齐、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第三次网上申报和实地测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技术评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实地验收、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终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自治区及国家验收等各创建迎检工作。

八、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强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实际行动践行讲政治根本要求,持续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加强法治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履行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制度建设,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加快建立政府决策专家智库,规范地方立法和政府规章工作。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国家监察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效能建设。聚焦“四风”问题,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深入推进精文简会,创新政风行风评议方式,加快和规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行政效能考核,进一步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力争实现无纸化办公。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大事科学决策、特事特办,小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氛围,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政建设。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各项纪律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本色。

各位代表,实干托举梦想,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担当、积极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七大提升行动:2019年1月22日至23日,市委经济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实施民生改善提升行动、投资消费提升行动、脱贫攻坚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提升行动、生态富民提升行动、优势产业提升行动、改革开放提升行动。

2.“十项提升”工程: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

3.“三整治、三提升”:整治陈年垃圾、白色污染、人居环境,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环境卫生治理力量、环境卫生治理模式。

4.五个100%实现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达到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达到100%。

5.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2018年昌都市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为65.48%、98.53%、94.2%、55.13%,2019年昌都市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为79.75%、99.85%、100.38%、65.9%。

6.六病:结核病、肝炎、风湿病(骨关节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7.“十大增收”措施:稳定农业增收、提升牧业增收、发展产业增收、精准扶贫增收、转移就业增收、扶持创业增收、生态利民增收、政策惠民增收、金融助农增收、改革推动增收。

8.“四业工程”:以业育人、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富人工程。

9.“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10.“两个代办制”:分别成立项目建设和招商服务专班,实行分管副市长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制,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落地建设所有前期工作,统一由市直行业部门全程代办,切实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11.“五大养殖、七大种植”:牦牛育肥、黄牛改良、阿旺绵羊扩繁、商品猪养殖、禽类养殖,粮食作物(青稞、小麦、荞麦)、经济作物(油菜、藏药材)、饲草料作物(优质牧草、青贮玉米、芫根、构树)、蔬菜、葡萄、生态林、经济林(核桃、桃子、苹果、石榴、康巴蜜桔、桑树)。

12.六稳: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大经济政策部署。

13.六大产业基地:清洁能源产业、绿色矿业、文化旅游产业、环保工业、特色农牧业、大数据产业基地。

14.“两下降、双提升”: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人均寿命。2019年,全市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42.62/10万、7.1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至86.2%,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0岁。

15.“两癌”筛查:针对危害女性健康的宫颈癌和乳腺癌开展的检查手段,以期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16.“三病”母婴阻断:针对孕产妇及儿童开展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一种集免费筛查、免费治疗的项目。

17.“四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8.“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证照分离是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改革举措,多证合一是指在已整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证的基础上,将多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的改革。

19.“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0.新时代“枫桥经验”: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县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关闭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