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昌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昌都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昌都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昌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6-16   浏览次数:   【字体: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昌都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昌都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616日

昌都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制、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区党委、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和行动方案的通知》(藏政办发〔20236号精神,并结合昌都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有关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市场为主体,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着力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规范有序建设环境、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畅通便利融资环境、安全稳定法治环境,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的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体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力打造全市良好营商环境。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工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藏委厅〔20236号)内容,成立昌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完善机构设置。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负责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牵头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2.建立考评督查机制。立考评机制,加快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考评办法,完善健全监督考评问责体制机制,着力解决领导干部抓营商环境和基层干部为营商环境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宗旨意识、监督执法等方面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领域难点堵点问题明察暗访、专项督导力度,采取“月调度”“季通报”等方式,对工作推进积极、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落实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压缩办结时间完成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二)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

3.加强政策宣传贯彻。全面开展全市、县(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学习,将履职尽责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相结合,全面掌握政策,不断提高依法履职尽责能力将宣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将政策精神转变为政务服务理念,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依法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4.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优服务的要求,大力开展联合办理和集中办理,缩减办事流程和时间。凡是自治区没有的审批事项原则上昌都市也不审批,持续推进“先照后证”“照后减证”,动态推进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率,对标先进省市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压减办理时限,做到审批时限最短;深入推进“容缺审批+承诺制”和“只跑一次”审批便民化改革,加强各系统(平台)互联互通,深化“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到审批流程最优;深化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利企便民,做到审批服务最好。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市发改委、水利局、林草局、经信局、住建

5.深化审批权限下放。加快梳理审批权限下放不彻底事项,尽快将涉及企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驾考、机动车报废、公积金提取及贷款、居住证核发等高频审批权限“应放尽放”,参照兄弟地市经验做法,将企业高频办理事项权限尽快下放到经开区和各县(区)。各行业部门在下放权限的同时,要帮助接权单位培训人员、完善设备、提高水平,杜绝当“甩手掌柜”,让基层有动力、有能力承接好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实现基层机构和人员服务能力及意识规范化高效化,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政府市委政法委,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市场监管局、经信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林草局、住建、水利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

6.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落实业务综合授权“首席事务代表”制度。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综合窗口、“帮办代办”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办不成”的一律“平台监管”“政务督办”。增设办事群众填单功能区、自助服务区(实行24小时自助办理),减少群众排队时间。加快推进邮政公司落户政务服务大厅,为用户提供证照、证件寄递服务,提升邮政服务效率。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政府,邮政昌都分公司等〕

7.加强数据共享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服务平台机制,加快推进各部门间、各系统平台间的沟通衔接,全力打通各行业系统间数据共享通道,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切实推动“一网难办”向“一网通办”“一网好办”转变。建立健全全市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社会信用库建设,完善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库、电子证照库。完善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和共享交换平台,加强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应用,有序推动卫生、交通、气象等数据向社会开放。〔牵头单位:市经信;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8.规范招投标市场管理。规范项目交易标准,加快清理无法定依据的招投标限制条件,加强对招投标不良行为的认定及处理。强化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监管,依法规范招标文件中的否决投标条件,明确启动澄清条件的轻微偏差标准,压减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全面实行不见面开标,加快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等

9.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加强税费政策培训,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全面落实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积极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效打通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纳税服务规范“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制”“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错峰服务”等制度,推行税务文书电子化不断提升办税效率。设置“局长接待”“不满意,请找我”窗口,落实落细税费服务体验制度,邀请企业、政府官员、特约纪检监督员定期参加税费服务体验。牵头单位税务局;责任单位:)政府

(三)营造规范有序建设环境

10.简化用水用电报装程序。精简优化用水用电审批资料,提高价格透明度,完善用水用电报装咨询服务窗口、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及互联网等服务渠道,方便用户申请水电报装服务,同步加强服务人员管理,教育引导报装服务人员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办事材料更简、办事效率更、办事体验更优的供水供电服务。低压非居民用户、高压(10千伏及以上)单用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压缩至5个工作日、17个工作日。牵头单位:国网昌都供电公司、昌都自来水公司;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11.精准高效保障项目用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项目用地实行分类精准保障,优先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用地,切实提高用地审批质效。坚持依法依规用地,加强项目用地审核把关,确保用地手续合法合规。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加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协作联动,增强重点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合力,切实履行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的主体责任。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坚持依法依规用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要素保障作用。〔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林草局、生态环境局、昌都新区管委会等〕

12.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验收流程。以重点项目开工前各项手续办理为重点,按照“一表到底、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联审联批制度,严格落实容缺审批要求,主动为企业提供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安排专人跟踪服务,提前指导建设单位准备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申请材料并提供预审服务,切实提升项目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规范审批与优化服务并重,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增进改革协同,不断提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水平。实施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将同属于竣工验收阶段的消防、环评、水保、档案等竣工验收事项合并为联合验收一个办理环节,统一竣工验收材料和标准,实行建设单位一次申报、限时联合验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的审批方式。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13.加强其他要素保障。强化企业各类生产要素供给保障,推动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针对用地难、用电贵、用工贵和物价高等问题,高效汇聚全市各类要素资源,结合昌都高质量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围绕资金、技术、人才、项目、融资、电力、土地等领域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和特殊优惠。有序开放旅游文化市场,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资本参与清洁能源开发、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严厉打击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出借资质和地材、机械租赁、劳务用工、运输费漫天要价、强买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各县(区)

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14.强化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运行机制,健全涉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对妨碍市场公平的坚决做到“零容忍”,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严格规范转供电加价行为,持续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定期查办、通报典型案例。〔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局、文化局、旅发局等〕

15.继续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业务便利度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将企业登记审批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将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和银行开户环节压缩至5个工作日,全面实现个体工商户当场办结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有效分离营业执照与许可证功能。压减企业开办和注销时间成本,切实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行“容缺受理”容许申请人承诺延后补正,以边办理、边补正先予以受理审查,材料齐全后当即核发营业执照或办结文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市场主体注销“一窗申请、一网通办”,注销公告期由45天缩短至20天。积极推行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力求实现全市一体化平台应用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公安、人社、税务局、消防救援支队,各商业银行等〕

16.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持续做好减税降费工作,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稳经济若干临时性措施〉的通知》(藏政发〔2022〕18号)和《昌都市稳经济若干临时性措施》(昌政发〔2022〕73号)精神,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有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采取依法办理税款延期缴纳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继续落实自治区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政策,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实质性下降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坚持对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零容忍”。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调控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降低企业生产原材料、产品运输、生产加工等经营成本。〔牵头单位: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人社局,市税务局等〕

17.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积极认定备案和开展“双创”平台年度运营考核工作。加大关于支持建设“双创”平台的政策宣传力度,深入科技型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和享受相关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严格落实新一轮《西藏自治区培育科技型企业行动方案》,对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及时兑现一次性资金奖励支持。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人社局、经信局等〕

18.优化人才资源服务。持续完善人才生活居住保障、落户等各项政策,严格落实稳岗返还、企业招用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政策,健全完善人才服务的规范化体系。鼓励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工岗位技术提升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群众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19.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相融合,紧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对社会影响大、投诉举报多的行业领域和风险等级高、失信黑名单、重点监管对象、信用评分低的检查对象,逐步推进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强化食品、药品、疫苗、环保、安全等领域监管,按照“能联尽联”原则,加大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部门监管事项的整治力度,通过统筹开展一次综合性的检查,取代以往的多头重复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依托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公开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20.完善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失信联合惩戒事项的动态管理,制定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严重违法失信的行为清单。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黑名单”制度,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统一联合惩戒对象的认定标准,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对诚信守信主体的认定,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替代等便利,在金融信贷上采取优先办理、信用融资等实惠,切实提升守信企业和企业家的获得感。落实纳税信用管理规定,针对不同等级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失信主体,特别是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主体采取合法合规的惩戒手段。按照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积极开展修复、补评、复评工作。〔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人行昌都市中心支行;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

21.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不断优化涉企服务举措。持续开展联企服务活动,倾听了解企业诉求,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服务对接机制和企业诉求维权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积极打造昌都市“民营企业之家”,搭建“企业有呼、党政有应、办理有效、反馈有音”的沟通平台。牵头单位:市工商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商务局、政府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等〕

22.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加强对招商引资、便民惠企等政策宣传,做好稳经济若干临时性措施解读,切实帮助困难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个体工商户、农牧民合作社渡过难关。建立招商引资专班服务工作机制及跟踪督导服务机制,以招商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优质项目落地。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力度,对重大突出表现人员或单位进行定期通报,强化正向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紧贴企业群众需求,梳理高频重点政策事项,充分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健全惠民惠企政策直达机制,为企业熟悉政策、用好政策和助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持续优化企业备案办理时限,在企业投资项目相关前置要件齐全的前提下,争取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改委等〕

(五)营造畅通便利融资环境

23.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着力缓解融资难和慢的问题,落实好贷款政策,引导辖区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有融资需求的市场主体,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度,推动“6+1+N”融资清单服务。加快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银企融资对接、银担全面合作、银税信息共享机制,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信贷获取能力。指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体系,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好授权、授信和尽职免责“三张清单”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利用“12363”咨询投诉平台,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及时妥善化解有关矛盾纠纷。牵头单位:人行昌都市中心支行;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各商业银行等〕

24.丰富信贷方式及产品。督促辖区各银行加大纯信用信贷产品的推广运用,着力解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广泛宣传推广使用“西藏小微客服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主动注册,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贷款产品和担保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强与西藏藏金融资担保、昌都市康达融资担保等公司合作。细致梳理现有银行信贷产品,制作电子手册二维码,通过各类平台大力宣传推广。牵头单位:人行昌都市中心支行;责任单位:各商业银行〕

六)营造安全稳定法治环境

25.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激发活力、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依法推动落实“首违免罚、轻微不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部门联动机制,减少执法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打扰。加快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违规设置罚款项目、擅自提高罚款标准的行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单位)〕

26.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非法集资、高利贷、金融诈骗、制假侵权等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发展稳定的行为。坚持依法稳妥处理涉企案件,合理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合法财产和违法犯罪所得、企业正当融资和非法集资等问题,严防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企业家安心干事创业。妥善处置涉企案件,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依法慎重实施行政强制。〔牵头单位: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等〕

27.强化法律法规服务。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扩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覆盖面,减少企业和个人违法违规行为。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助力推动文明执法。完善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28.常态开展拖欠企业账款清理。合理界定拖欠行为,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情况进行梳理摸排,对清欠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根据拖欠工程款的行业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清欠办法和保障措施,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确保清欠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严格管控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财政局、审计局、住建局、人社局、政府国资委,人行昌都市中心支行

29.依法提升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提高产权案件审判和执行效率,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及时兑现胜诉权益,防止因诉讼把企业拖垮的现象发生。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以司法保护创新、鼓励创造紧扣“3+4”产业体系和类乌齐牦牛、阿旺绵羊、芒康葡萄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布局,加快推动建立昌都市知识产权地理标志联盟,力争地理标志达10件。鼓励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切实降低地理标志建设成本、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好知识产权贯标和专利导航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促进技术创新。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农业农村局等〕

(七)保障措施

30.强化主体责任。充分认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县(区)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履行好本县(区)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推动,细化工作举措,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31.强化协同配合。营商环境工作涉及领域多、覆盖面广、推进难度大,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县(区)各单位要继续强化思想认识,主动作为,加强沟通,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32.加强专项治理。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接受社会各界对损害营商环境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并依法查处,坚决整治影响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制约企业健康发展、侵害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等问题,推动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牵头单位: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33.加强舆论引导。依托政府官网、学习强国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推介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全市营商环境的感知度和影响力,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中、区)直各单位〕

昌都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切实解决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助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制定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如下:

1.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藏委厅〔20236号)内容,成立昌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完善机构设置,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健全监督考评问责体制机制,着力解决领导干部抓营商环境和基层干部为营商环境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宗旨意识、监督执法等方面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

2.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梳理审批权限下放不彻底事项,尽快将企业群众关心的高频审批权限“应放尽放”。加快推进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落实业务综合授权“首席事务代表”制度。加快设立“不满意、办不成”反映窗口,直面企业群众的问题和诉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通各行业系统间数据共享通道,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增设办事群众填单功能区、自助服务区,加快推进邮政公司落户政务服务大厅,提升办事效率。

3.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行动,清理无法定依据的招投标限制条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运行机制,健全涉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等工作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对妨碍市场公平的坚决做到“零容忍”。加快推进公共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工作。

4.加快优化投资审批制度加快建立完善联审联批制度,严格落实容缺审批要求,主动为企业提供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坚持规范审批与优化服务并重,不断提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水平。

5.强化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加快建立招商引资专班服务工作机制及跟踪督导服务机制,以招商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优质项目落地。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力度,强化正向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梳理高频重点政策事项,充分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积极打造昌都市“民营企业之家”,搭建“企业有呼、党政有应、办理有效、反馈有音”的沟通平台。

6.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持续优化企业登记注册、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等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化简易注销改革,扩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提升企业退出市场便利度。

7.降低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深入实施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办法,落实落细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降低企业税费政策措施进一步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的罚款事项。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到位等行为。严肃查处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乱收费行为。

8.优先保障发展用地。坚持“净地”出让,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积极探索工业用地“交地即拿证”“拿地即开工”模式。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9.缓解劳动力短缺。持续完善人才生活居住保障、落户等各项政策。以精准培训为抓手,大力开展“订单定向”技能培训,多渠道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劳动争议,建立完善化解劳资纠纷机制,全面落实支持鼓励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10.完善金融服务保障。加快完善银企融资对接、银担全面合作、银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银企合作,切实解决融资难和慢的问题。丰富信贷方式及产品,督促辖区银行加大纯信用信贷产品的推广应用。引导商业银行主动加强与融资企业的沟通对接,指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和财务核算体系。

11.强化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加强产权民事司法保护,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业化水平。完善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12.完善监管方式。加快构建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联合检查、跨部门联合奖惩等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监管效能。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依法推动“首违免罚、轻微不罚”。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监管制度,制定产品质量、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清单。

13.加强督促落实。健全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对损害群众利益、破坏政商关系和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建立专账、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定期通报,每季度开展一次暗访,对各级各部门不作为等行为坚决曝光。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关闭

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