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强基惠民

昌都市农牧区基层党建暨干部驻村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顺利召开

  • 2020-05-06
  • 分享到
  • 0

4月27至29日,昌都市农牧区基层党建暨干部驻村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在类乌齐县、丁青县顺利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斌出席,市委组织部、强基办,各县(区)委组织部部长、强基办负责同志及31名市委精准点派第九批驻村工作队队长共70余人参加。与会人员先后深入类乌齐县、丁青县1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进行观摩学习。本次活动旨在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促进各县(区)学习交流,确保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和干部驻村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党建引领促发展。类乌齐县、丁青县紧紧围绕“百村整治、千村提升”计划,加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遇事八个不糊涂”“关键时刻八个起作用”思想教育力度,村(居)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普遍增强,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一是组织建设基础牢。类乌齐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专项整治,找准查实突出问题“病灶”,建立问题清单,对全县9个村级和2个机关党支部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专项整治。丁青县逐村开展放心程度摸排,建立“十分放心、基本放心、有点不放心和重点隐患村”工作台账,坚持不定指标、不设比例、应整尽整的原则,建立“一村一档”,制定“一村一策”,精准开展整顿工作。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进一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党务公开等规章制度236条。丁青县金卡寺管委会坚持把抓好寺管会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党建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管,与寺管会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的良好局面,推动新时代宗教工作再上新台阶。类乌齐县翔晨镁业公司以建强非公经济党组织为抓手,创新提出“1+2+3+N”工作模式,把党建活力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增收旺。类乌齐县因地制宜探索“党建+招商引资”模式,不断优化招商环境,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总投资1.5亿元的生态产业园区已入驻市级龙头企业藏家牦牛股份有限公司、扎旦民族手工艺公司等12家企业,预计实现年均纯收益884万元,带动村民增收433万元。类乌齐县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支部+农户+企业”的模式带动养殖业多元发展,不断提升牦牛养殖产业链和附加值,走上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丁青县布托村以推动就业、发展产业为抓手,谋划建立了妇女技能培训基地和牦牛角梳加工厂,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妇女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之后,开展厨艺培训13次,培训妇女达200人次,促进劳务输出50余人。丁青县绒通村按照“转变思想观念、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建设苗木种植基地,种植97万余株苗木,带动280人增收致富。三是乡村治理成效显。类乌齐县热西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基层主导、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类乌齐县达郭片区创新“党建+群策群力=治理创新”模式,采取“1+N+N+1”联系自然村综合治理、组团式服务的方式,形成了村情民意在村中掌握、矛盾纠纷在村中化解、社会治理在村中加强、村级事务管理在村中办理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阵地建设促活力。类乌齐县、丁青县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村级议事、党群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是深化“传帮带”,提升服务能力。类乌齐县央宗村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班子,围绕“三基建设”,通过整治党员思想不纯、认识不足等问题,形成以支部为后台,育肥基地为平台,市场为前台的人才工作模式,实现党员“增人数”和“提质量”的有机统一,培养了“领富型”乡村干部、“双带型”农村党员和党组织、“经济型”专业合作社、“致富型”新型农民。类乌齐县达郭片区驻村工作队“传帮带”为抓手,精准聚焦“四个一”,精心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效领导班子,培养“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探索“强堡垒夯基础、兴产业促发展、共建美丽达郭”的发展思路,健全“分工协作、学习培训、结对帮扶、财务管理”等制度,全力提升了新时代村干部的战斗力。2019年以来,培养了8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丁青县丁青村驻村工作队采取“一对一、一对多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全方位带,教育引导村干部掌握做好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培养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确保在没有驻村工作队指导、帮忙的情况下,村“两委”班子仍能保持领导不弱、威信不减、工作成效不下降,切实为丁青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二是用好活动场所,让阵地“活”起来。丁青县金卡村按照“四性三化”“八个阵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便民利民”原则,以打造“信息宣传、村级议事、党员教育、文化活动、为民服务”为目标,打造村级党组织“文化阵地”新亮点,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凝聚人心、激昂干事、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类乌齐县采取党支部书记领办示范点建设项目的方法,按照机关党支部活动场所“九有”标准,确立“树标杆、明职责、亮身份、做表率”的工作思路,树立党建工作示范点15个,培树先进典型10人。类乌齐县达郭片区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深化推进“3个亮”做法,一是亮身份,扎实开展亮牌上岗活动,将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双联户”户长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统一粘贴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醒目处,表明身份,明确职责,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亮台账,将为民办实事、“传帮带”等30余类工作台账悬挂在党员活动室。三是亮典型,认真开展“发现身边典型”活动,积极挖掘了扎西次旦、丁真益西、贡秋等先进典型,培树了一批经得起村民和时间检验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村干部的向心力。

交流经验促提升。实地观摩学习结束后,观摩组在丁青县分别召开了11县(区)组织部部长座谈会和点派驻村工作队队长交流会李斌同志就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和干部驻村工作提档升级提出要求。一要明确“风景”与“盆景”的关系。理顺“抓面”与“抓点”的关系,通过“点上”开创性、带动性、可复制性的典型示范,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转变方式,把“点”上工作全面推广开来,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与自身的工作特色、优势结合起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让“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二要明确基础与重点的关系。坚决摈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要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下大力气推动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落地,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把重点工作抓出彩、抓成亮点、抓成特色,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反映我们基础工作的功底和厚度,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把基础工作全面打牢做实。三要明确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找到找准推动基层党建和干部驻村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的切入点、契合点,找到找准改善改变工作现状的载体和抓手,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方式的有益探索推进工作落实,推动基层党建和干部驻村工作创新发展。四要明确帮带和包办的关系。发挥驻村工作队“传帮带”作用,把“传帮带”工作与推进基层党建“八大工程”、实施“百村整治、千村提升”计划,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给村(居)干部压担子、下任务、提要求,设岗定责进行业务指导、现场教学、经验交流,让村(居)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不断提高村(居)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通过现场观摩、会议交流,全面总结了类乌齐县、丁青县在党建引领促脱贫、促稳定、促发展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新时代干部精准驻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促进各县(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预期效果,为下一步发挥点派队长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整体提高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典范,为推动全市农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和干部驻村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

关闭

重要提醒